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7版: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23日,人们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上游览。 新华社发

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前人头攒动,缤纷特色的农村文创产品成为直播间的主角,流连忘返的农旅体验项目成为产业新宠……9月,记者在多地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现场,看到一个个庆丰收促消费新场景,感受城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

各地农特“好物”丰富多样、触“网”远销

晨曦微露,山东日照,应季的鲜活梭子蟹、皮皮虾、本地刀鱼等海鲜已“上新”各个摊位,前来“抢鲜”的市民络绎不绝。“金秋消费季叠加开海,让市民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近期市场日均销量能达10万斤。”汾水农贸市场副经理杨石永说。

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点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秋消费季活动,从9月初持续到11月底。

在黑龙江佳木斯,游客在连片稻田涌起的金色波浪中感受“稻种嘉年华”;在浙江杭州,来自全国各地的56家农业经营主体将粮油、畜禽、中药材等多种品类产品搬到展销活动现场;在河南郑州,漯河非遗面塑、濮阳农民麦秆画等特色产品惊艳亮相……各地亮出农特“好物”吸引众多城乡消费者。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9月10日至19日,平台累计销售各类农特产品超1.2亿单,订单量同比增长56%,成交额同比增长47%,超三成交易额由店播模式达成。

此次金秋消费季,各大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推出多项补贴优惠。京东、拼多多、美团等6家知名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入驻支持等25项惠农措施;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

“从传统的商品消费到新兴的服务消费,从线下的实体活动到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各地在金秋消费季通过更具特色的农产品、更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为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消费选择,也为市场带来了新活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说。

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土而美”产品

在佳木斯市桦川县活动现场,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表演人员与游客热情互动,非遗龟锅烤肉现场烹制,香气四溢。泡菜、打糕、文创产品等特色摊位前排起长队。

“借着这次金秋消费季,我才发现农村市集这么好逛,有美食品尝,还有丰富的文化体验。”现场一名年轻“宝妈”王女士告诉记者。

得益于电商物流发展和各类助农活动带动,更多“土而美”的农产品走进大众视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也加入金秋消费大军。

收到快递,在浙江读书的大学生王天淇和同学迫不及待地将几个产自新疆的老汉瓜抱回寝室。“这种水果外表虽然土土的,瓜瓤却有冰激凌一样的口感,我们都很喜欢。”王天淇说。

通过网络平台下单,是年轻人“尝鲜”的首选方式。“消费者只需在应用里搜索‘多多丰收馆’,便可一键拼购各地品质农货,品尝丰收的味道。”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说。

在浙江丽水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借助梯田场景开发的“稻田乐园”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游客不仅能在水田摸鱼抓虾、摸蚌开珠,还能在稻田体验割稻。”耘雀(杭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潘褚安介绍,9月以来游客量同比上涨约20%,大学生是主要群体。

“借助互联网,不少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深闺’,降低了年轻人的消费成本,同时迎合了他们‘尝鲜’的消费倾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仇童伟说。

多措并举持续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借助金秋消费季,优质农产品再次被放到市场“聚光灯”下。销售火爆的背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整、农产品电商“内卷”等问题也引发关注。

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王成林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偏少、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市内配送中心等建设作出规划,并完善相关标准。要广泛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仓储、装卸、运输、结算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黑龙江省同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智表示,应注重提升农产品“性价比”,用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减少行业“内卷”。

广州鲜汇冷冻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侯俊峰说:“我们通过对荔枝进行物理速冻,达到锁鲜目的,从而延长销售时间、物理距离,在海外部分国家实现错季上市,将农产品销售的‘蛋糕’进一步做大。”

构建安全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离不开政府助力。一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安徽铜陵从去年开始设置白姜直销点,免去农户和消费者与“贴牌白姜”斗智斗勇的困扰;浙江杭州深化“村播成长计划”,将浙江传媒学院等13个村播实践教学点作为壮大乡村电商促富人才队伍的实践基地;山东建设改造县、乡、村综合服务网点2200余个……

随着城乡消费链路更顺畅,相信未来农产品“出村进城”会更高效,市民“下乡体验”会更便捷,城乡消费潜力将持续激发。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七周年

跨境客运量再创新高

新华社香港9月23日电(记者 王昕怡)广深港高铁香港段23日迎来通车七周年。该客运段今年8月创下通车以来单月最高客运量纪录。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表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深受跨境乘客欢迎,自通车至今已累计接载乘客超9000万人次。其中,今年前8个月乘客量达2000万人次,按年增长近两成;8月份更录得超过320万乘客人次,创通车以来单月客运量新高。

港铁公司常务总监(香港客运服务)杨美珍表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客运量持续创新高,反映出内地与香港深化融合带来的蓬勃发展态势。她表示,高铁将继续发挥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重要角色,巩固区域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同时持续优化服务,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出行体验。

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重要交通基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持续从班次、站点到服务进行全方位升级,进一步密切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与人文交流。目前,该客运段每日提供超100对列车班次,连接内地的直达站点达96个,数量较开通时增长超一倍。

为精准匹配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线路推出了多项针对性服务:为往返香港西九龙站与福田站及深圳北站的乘客提供“灵活行”服务,为广深港段短途旅客推出“20次计次票”“30日定期票”等车费优惠;将京港、沪港直通车升级为“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并引入旅游专列形式的特别班次,便利团体出行。

港铁表示,香港西九龙站也在同步完善设施与服务,包括在乘客候车区增设桌椅及绿化元素,引入餐饮、银行、旅游服务等多元化商户,同时通过大屏幕加强通关情况、列车抵达信息等实时内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