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记忆中的橡皮擦”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6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漫画:早诊早治很重要 新华社发

?? 潮州市人民医院 谢铭

当70岁的退休教师王伯出门晨练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时,家人终于意识到:那些被当作“老糊涂”的健忘症状——反复询问刚说过的话、忘记关煤气、认不出相处半生的老友——其实是阿尔茨海默病悄然刻下的痕迹。2025年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那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认知功能持续性减退和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作为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它约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80%,其核心特征是大脑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导致记忆、思维、行为和日常活动能力的逐步丧失。

早期信号:

别让“健忘”掩盖危险

这些异常不是“老糊涂”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特别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具有明确特征,家人需警惕以下五大“语言警报”:

●词语空洞化:想不起常用物品名称,用“那个会叫的东西”代替“闹钟”;

●时间定向障碍:反复问“今天星期几”,分不清上午下午;

●近期记忆清零:刚吃完饭就说“没吃”,忘记10分钟前发生的事;

●情绪人格突变:温和老人变得暴躁多疑,甚至指控家人“偷东西”;

●执行功能丧失:烧开水时忘记关火,出门买菜却空手返回。

预防有道:

四个习惯让大脑“年轻20岁”

远离痴呆的“四大杀手”

神经科专家强调,55岁后改掉这些习惯可显著降低风险:

1.戒烟限酒:长期吸烟使患病风险上升70%,每日酒精摄入超40克会导致脑体积缩小;

2.拒绝长期素食:缺乏维生素B12会加速神经细胞损伤,建议每周摄入2-3次鱼类、鸡蛋;

3.打破久坐循环:每天步行少于3000步的人群,认知下降风险是运动者的2倍,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分泌;

4.主动用脑: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会导致大脑“废用性萎缩”,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阅读、下棋等脑力活动。

护脑饮食新发现

地中海饮食被证实可降低35%患病风险,具体包括:

●每周吃5次深海鱼(富含Omega-3);

●每天摄入200克蓝莓、草莓等浆果(含抗氧化剂);

●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

治疗曙光:

从“无药可医”到“延缓进展”

2025年治疗突破

尽管阿尔茨海默病仍无法根治,但疾病修饰治疗已取得里程碑进展:

●仑卡奈单抗长期数据:临床试验显示,早期患者用药18个月可延缓认知衰退27%,需通过PET扫描确认β淀粉样蛋白阳性后使用;

●血液检测普及:“一滴血测痴呆”技术准确率达92%,费用降至500元以下,已纳入部分城市医保慢病筛查项目;

●脑肠轴调节药物:新型益生菌制剂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脑内炎症反应,临床试验显示能改善轻度患者的记忆评分。

规范治疗三原则

1.尽早干预:轻度认知障碍阶段治疗,可使进展为痴呆的风险降低50%;

2.联合用药: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需与认知训练结合,单纯用药效果有限;

3.终身管理:即使出现严重症状,持续治疗仍能减少并发症,延长生活自理期。

社会行动:

构建“记忆守护网”

政策支持与社区力量

2025年我国“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全面启动,上海、广州等地试点:

●记忆门诊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认知筛查工具,65岁以上老人每年可免费检测;

●照护者喘息服务:政府购买专业机构服务,为家属提供每月48小时“临时托管”;

●防走失体系:全国统一的“黄手环”定位系统已帮助找回走失老人超12万人次。

给照护者的心理处方

“当患者认不出你时,记住他爱的能力从未消失。”心理专家建议家属:

●用老照片、熟悉的音乐唤起情感记忆;

●建立固定日常流程,减少患者焦虑;

●寻求“阿尔茨海默病家属互助群”支持,避免独自承受压力。

正如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所倡导:对抗这场疾病,不仅需要医学突破,更需要每个家庭的关注、每个社区的支持。从今天起,记住父母最爱吃的菜、常去的公园,也记住那些不该被遗忘的早期信号——因为守护他们的记忆,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科普小贴士】

一分钟自查早期风险:

1.能否回忆昨天晚餐吃了什么?

2.独自去陌生地方会迷路吗?

3.能否准确说出当前年份和月份?

4.打电话时会忘记要讲的内容吗?

(若2项以上回答“是”,建议到记忆门诊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