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有祖国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3版:潮州|社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琼

孙大文是从潮州走出去的世界级科学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食品与生物系统工程终身教授,欧洲历史上唯一的华侨华人“六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些衔头,彰显了他在学术界的斐然成就。尽管旅居海外多年,孙大文始终心系家国,他的科学成就与家国情怀令人感佩。

根在潮州:

童年记忆与家乡情结

孙大文出生于潮安一个教师家庭,童年时光在韩江畔度过。“父母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到深夜的背影,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他说,父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父亲“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教诲成为他一生求知的动力。

回忆起家乡,他眼中满是温情:“潮州人重视教育、勤奋务实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但父母始终鼓励我读书,那种潮州人特有的‘硬核’精神,让我在科研路上从不轻言放弃。”

尽管离家数十载,孙大文仍乡音未改,时常用一口地道流利的潮州话与家乡人交流。他说:“每次回到潮州,一碗牛肉丸粿条、一杯工夫茶,都是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

求学之路:

从“三点一线”到跨国深造

孙大文对科学的探索始于华南理工大学。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求学过程中,孙大文过着“三点一线“的朴素生活。“那段时光让我体会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真谛。”他坦言,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扎实的基础训练,为他日后跨国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9年,孙大文远赴德国开展博士后研究,随后在英国多所知名大学从事跨学科研究。1995年,他加入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开启了独立科研的新征程。他在食品工程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不尤其是在食品冷冻、光谱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他研发的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快速无损检测食品质量,被誉为“食品检测界的火眼金睛”。

谈到选择食品工程领域的初衷,孙大文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食品工业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他注意到,我国食品工业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而他横跨多学科的研究背景,正好能为提升食品精深加工技术贡献力量。

孙大文团队研发的“真空预冷”技术,解决了果蔬保鲜的关键难题。“与传统风冷需要三小时相比,我们的设备只需半小时就能将果蔬从38℃降到4℃。”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设备更出口至美、德、澳等30多个国家,为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守护百姓“菜篮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家国情怀:

科学无国界 心中系祖国

作为连续十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国际知名学者,孙大文对“爱国”与“科学无国界”的关系有着深刻见解。他说:“科学规律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但科学家本能地负有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关乎国家利益的关键领域,爱国体现在面对技术封锁时的自力更生与奋发图强。”

尽管身在海外,孙大文始终关注并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与发展。他多次回到潮州,参与科技交流活动,并担任广东省科协顾问,积极推动潮州食品产业升级。他说:“潮州有丰富的食品资源,如牛肉丸、粿条、凉果等,如何用现代科技提升这些传统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孙大文团队研发的冷冻保鲜技术已在部分潮州企业中试点应用,帮助传统美食延长保质期的同时保留原有风味。他还建议潮州企业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升潮州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寄语年会:

凝聚潮人智慧 搭建平台谋发展

对于即将在潮州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孙大文充满期待。“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格外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之间的精准对接。”孙大文建议,年会可以开设诸如“潮人科创论坛”和“未来产业论坛”等板块,广邀全球潮籍科学家、企业家和创业者,聚焦前沿科技的市场化推动,为潮人智库与潮商资本的精准对接牵线搭桥,进一步提升全球潮人产业生态的科技创新优势。

同时,孙大文希望可以借助年会的平台,更有组织地、科学地引导侨智侨资投向“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领域,将潮人强大的智库资源、经济实力和全球视野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切实贡献。

从潮州到世界,孙大文用科学的力量让食品更安全、更健康,也让家乡的名字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熠熠生辉,用智慧与情怀,践行着科研报国的初心使命,也为全球潮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