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民彤
前段时间,“武侠剧要回来了”登上热搜。有网友列举出自己想看的作品,比如《暗河传》《少年歌行》《雨霖铃》等,也有人提到,前些年播出的《莲花楼》等电视剧也很好看。(新闻见8月23日中国新闻网文娱频道报道)
83版《射雕英雄传》,95版《神雕侠侣》等武侠剧,对于如今的80后乃至90后来说,是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我们知道,武侠剧的“黄金年代”,从武侠剧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是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010年前后这段时间,期间,武侠剧佳作频出,包括83版《射雕英雄传》这样掀起收视热潮的爆款。
83版《射雕英雄传》堪称陪伴一代人成长的经典之作;网友们对95版《神雕侠侣》与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亦评价颇高,两部作品的豆瓣评分均超过9分。2000年左右,导演张纪中开始翻拍金庸武侠剧,该版本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作品收视率都不错。
一般来说,武侠剧基本都是古装剧,剧中有武打元素,以侠士为主角,弘扬善举。武侠剧塑造了带有神秘色彩的江湖和武功体系。从文化层面上看,武侠剧则蕴含着“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这是武侠剧的核心魅力,超强的戏剧张力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
我们知道,传统武侠剧具有通俗化和流行化的文化特征,也很有爽感,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观众的审美节奏、审美偏好发生变化,武侠剧翻拍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仙侠剧的出现,因更大程度上融入了玄幻、爱情等元素,还有的武侠剧,融合了探险、悬疑、喜剧乃至现当代生活的影子等多种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武侠剧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武侠剧的边界,为观众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审美艺术想象空间。因此,武侠剧在创作上、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适应时代和观众的审美需求,武侠剧就会仍然保持着文化和艺术的生命力,不会过时,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其实,武侠剧这个剧种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出现在荧屏上,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更主要的是,“武侠”精神早已刻在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它承载着人们对真善美、对人间正道的期待,更因其中弘扬的家国情怀,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的确是这样,神州在,侠义就在,侠是东方文化的精神传承,更是联系全球华语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桥梁。如今,侠文化基因也正随着文化走出去,焕然新生。曾有武侠文化学者说,“侠义”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原创,我们要把“侠义”深耕远植,写出“侠义”的春天,让它成为我们共同的荣光……这明确告诉我们,中国的武侠文化、武侠精神的本质和精髓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东方精神和东方文化。
其实,这种武侠精神、武侠文化,对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已经给予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很多人喜欢看武侠剧或者看像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因为这些武侠文艺作品中,充满着艺术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武侠剧,更多是情感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源于一种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这是武侠剧尤其是经典武侠剧热不衰的主要原因。
如今,很多热爱武侠文化的观众,为那些武侠中、武侠剧中的勇者、智者、侠者的故事所激励。这些人物的英雄侠义,重情讲义,强调生命的自由的精神,不仅是武侠剧中的人物的人格色彩构成,也影响了现代人的英雄人格的塑造。
所以,当下我们影视圈中的“武侠剧翻拍热”,其翻拍创作的取向都应以此为旨归和原则,这才是对经典的致敬和学习。这就是,翻拍武侠剧要找准作品与当代审美的契合点,不应把当代年轻观众想象成头脑简单、历史虚无,误以为他们只喜欢看披着武侠外衣的无聊恋爱,而把剧中人物设定搞得毫无逻辑,把重大矛盾拍得如同儿戏,武侠题材、江湖世界有很多层次可挖掘,那些义薄云天、家国天下的厚重,也是当代年轻人的担当……这是武侠剧创作或翻拍的艺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