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创辉
台上,他是刻画众生相的“当家老生”,以数十个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角色筑牢艺术根基;台下,他是潮剧艺术传承的“领航者”,以责任与担当推动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艺术光彩。他,就是潮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潮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一级演员黄奕凯。从艺二十余年,他用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一段“戏比天大”的潮剧人生。
台上台柱:
用角色镌刻潮剧魂
“演人不演行”,这是黄奕凯常挂在嘴边的表演理念。自2001年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毕业进入潮州市潮剧团,他便与“老生”行当深度绑定,却从未被行当束缚。近十几年来,剧团创排的每一部大型剧目,他都稳稳站在舞台中央,用细腻的诠释让角色“活”起来。
在古装潮剧《韩愈治潮》中,他饰演的韩愈,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官员的担当。为贴近这位“治潮名臣”的气质,他钻研史料、通读韩愈文章,深入分析人物,将韩愈“驱鳄除弊”的刚直与“传道授业”的仁厚融入身段,一曲“兴学教化启愚蒙”的唱腔,声透丹田,尽显赤诚。该剧不仅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更成为海内外潮人社团追捧的剧目,他也因此摘得广东省艺术节“舞台新秀奖”。
现代戏的创作中,他的突破更令人瞩目。2018年,为塑造大型原创现代潮剧《赠梅记》中腿部残疾的退伍军人高汉明,他反复观察残疾人步态,多方观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影像资料,将生活细节转化为“跛行时重心前倾、转身时手扶膝头”的程式化动作,最终让高汉明这个舞台形象栩栩如生。该剧赴广州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演时,有专家评价:“黄奕凯的表演让现代戏有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又不失生活的温度。”
而在《韩江纸影人》中,他面临更大挑战——饰演年龄跨度40年的卢赛宝,从青年的青涩到老年的沧桑,需以“小生跨老生”的技法完成蜕变。他琢磨角色“从纸影艺人到文化守护者”的心理轨迹,设计出“青年时身段轻盈如纸影,老年时步态沉缓似木雕”的表演逻辑,让这个见证时代变迁的人物成为潮剧现代戏舞台艺术形象的一个亮点。该剧不仅获广东省艺术节二等奖,更被北京专家赞为“戏剧界个性突出的舞台艺术作品”。
从《曹营恋歌》中雄才大略的曹操,到《韩愈治潮》中声名远扬的韩愈;从《智收裴元庆》中粗犷诙谐的程咬金(老生跨丑)到《茂芝·星火》中热血赤诚的余一刀,黄奕凯塑造的角色谱系,恰如一幅潮剧艺术的“众生相”。他的表演,既保留潮剧“唱做念打”的传统精髓,又融入对人物心理的现代解读,形成“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备受海内外潮剧观众赞誉。
艺海扬帆:
以佳绩见证初心
舞台上的深耕,总能在赛场收获回响。二十余年来,黄奕凯的艺术成绩单上,写满了对“精益求精”的注解。
2018年,他凭借折子戏《薛蛟认像》中徐策一角,斩获第九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金奖。这出戏中,他将老生的沉稳与髯口功的细腻结合,通过“甩髯”“抖髯”的精准控制,外化角色“痛失亲人却隐忍布局”的复杂心境,评委评价“一招一式皆是戏,一颦一笑总关情”。
在广东省艺术节的舞台上,他的作品更是屡创佳绩:大型原创古装潮剧《韩愈治潮》获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大型原创现代潮剧《韩江纸影人》《赠梅记》分获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二、三等奖,其中《韩愈治潮》《韩江纸影人》还相继摘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23年,《茂芝·星火》再获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三等奖。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对“艺术为人民”的践行——每部戏都深入生活采风,每句唱词都反复打磨,力求让潮剧艺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除了个人奖项,黄奕凯作为剧团骨干的贡献同样亮眼。2020年,潮州市潮剧团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授予的“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有他年均300余场下乡演出坚守的贡献。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简易戏台,还是都市剧场的华丽舞台,他始终以“戏比天大”的态度对待每一场演出,用潮剧的优美韵律丰富着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薪火相传:
当领航者守护文脉
2024年,对黄奕凯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6月,他获评一级演员,成为潮州市潮剧界最年轻的一级演员;8月,他接任潮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从“台柱”华丽转身为“领航者”。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不仅要自己演好戏,更要让潮剧“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上任一年来,他的工作清单清晰而扎实:复排经典——推动《忠烈千秋》《莫愁女》《彩屏救夫》等传统剧目“老树发新芽”。在复排经典中他坚持“以老带新,传承接棒”的培养模式,积极培育青年潮剧新秀,达到“以戏带功”“出戏出人”的良好艺术效果,中心的一批青年演员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在他的支持下,邓培婷凭借《罗成陷阵》获首届粤港澳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金奖,黄学嫩以《六月雪·斩娥》再夺省赛金奖;黄学嫩、林银琪两人参加“乌衫出棚”——广东省潮剧青衣行当传承展演活动,青年演员在老艺术家“老带新”的精心培养下,传承青衣风骨,唱响潮韵新声。在黄学嫩的个人艺术专辑发布会上,他曾深情寄语:“潮剧的未来,在青年身上。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搭好台、铺好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扩大潮剧艺术影响力,让更多群众,特别是青年人了解潮剧,喜欢潮剧,他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纵深发展,让更多青少年学生近距离感受潮剧魅力;承办“潮团年会青少年志愿讲解员研学活动”,与潮州电视台、潮州电台合作举办“梨园荟萃”“潮剧培训班”等多个栏目,借助新媒体扩大潮剧影响力,传承传播潮剧艺术;支持青年演员参与“经典潮剧唱响深圳文博”等活动,让传统戏曲在文博会的平台上焕发光彩。
在拓展演出市场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他的脚步同样坚定。2024年和2025年,率团出访新加坡参加潮安会馆庆典演出,潮音越海,乡韵传情,也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025年,他带队赴江苏苏州参加“首届中国戏曲经典保留剧目展演”,让经典潮剧《益春》首次在江南水乡亮相;此外,还推动《茂芝·星火》走进广东省委党校,以潮剧讲述红色故事。更值得期待的是,他正牵头筹建“潮剧春秋——非遗展示馆”,计划通过实物、影像、互动体验等方式,系统梳理潮剧600年发展史,让“南国鲜花”的根脉更清晰。
眼下,大型原创潮剧《广济桥》的创作正紧锣密鼓推进。这部以潮州标志性建筑广济桥为载体的作品,将进行重点打造,探索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黄奕凯说:“广济桥连接两岸,潮剧连接古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座‘文化桥梁’更坚固、更宽广。”
从“台上一分钟”的专注,到“台下十年功”的坚守;从“一人一角”的雕琢,到“一团一业”的擘画,黄奕凯的潮剧人生,恰是潮剧艺术传承发展的缩影。正如他在一次访谈中所说:“潮剧是刻在我骨子里的热爱。台上,我为它发光;台下,我为它续航。”这份热爱,正让潮剧这朵“南国鲜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