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祠镇纪委到中社村枇杷绿美点开展督查。 陈喜煌 摄
走进潮安区江东镇绿美片,河边路旁的芒果、桃花心木、荔枝等花果树红绿相映;漫步于潮安区归湖镇溪美村,嘉宝果、枇杷等十余种果树依岸而立,构筑起迷人的“溪岸果廊”……在潮安区,一条条独特靓丽的生态绿链次第而现,勾勒出绿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近年来,潮安区纪委监委聚焦种植管护、要素保障、效益提升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以精准有力监督助力绿美乡村建设,护航林果经济“增绿添金”,推动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林果飘香、生态宜居”的乡村新景象。
科学谋篇布局是下好乡村绿化和果树种植一盘棋的“先手棋”。潮安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系统摸排各镇(场)土壤特性、气候特点、水源分布、地形地貌、现有果树情况,邀请专家团队结合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市场趋势、消费升级需求等,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优选果树品种进行种植。今年以来,文祠、归湖、赤凤、登塘4个重点镇已种植枇杷、释迦果、油柑、杨梅、澳洲坚果等果树4万多株,计划未来五年陆续新增种植果树7万多株,进一步丰富乡村绿化内容。
“幼龄枇杷夏季管理,核心是新梢保护。主干要涂干刷白防日灼,雨天做好排涝防止积水引起烂根……”在文祠镇中社村枇杷绿美点,农科专家正在给种植户们授课。
针对日常监督发现的种植技术和管护水平不够高、部分树苗生长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潮安区纪委监委督促区自然资源局和农业农村局做实做细全区乡村绿化技术指导人员储备工作,形成区镇村三级300名乡村绿化技术指导队伍的实体化运作。同时,督促相关部门邀请市农科中心专家到田间地头为果树“把脉问诊”、为果农答疑解惑,强化技术支撑,助力实现“种绿”向“常绿”转变。去年以来,共组织农科专家开展技术指导110多场次,惠及农户1200多户。
“以前地里没啥收成,现在村里提供租金和补偿统一种果树,环境变美了,明年结果子还能多一份收入!”归湖镇溪美村一名果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归湖镇溪美村凤凰溪东侧十余种果树构筑起令人应接不暇的“溪岸果廊”,而这里曾经是一片“低效林”。早年溪美村分田到户后,村民分散经营,缺乏科学规划与有效养护,林地仅能勉强起到基本的绿化作用,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效益。近年来,归湖镇纪委将绿美生态建设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聚焦土地整合补偿、项目资金使用、村务公开等工作情况加强监督,督促溪美村稳步推进碎片化土地整合,推动该村整合出约76亩土地,划分出6大种植区域种植嘉宝果、芒果、枇杷、黄皮、荔枝、油柑等果树,打造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溪岸果廊”。该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万元,带动用工超200人次。此外,登塘、文祠等镇纪委分别紧扣当地“茶园+油柑”生态种植、中社村枇杷绿美点打造等工作重点,督促相关部门规模化和精细化推广种植果树,大力发展观光采摘、果树认养、农家乐、果品深加工、农产品展销平台等业态,既让环境美起来也让村民得实惠,助力打造一村一景、强村富民的绿美乡村。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果树种植和乡村绿化工作情况持续强化监督,针对发现问题落实立行立改,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督查,着力为实现生态美产业兴保驾护航。”潮安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