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居正门

后厅牌匾

唐伯元铜座像

牌坊街理学儒宗坊

中厅悬挂理学名卿牌匾

市民驻足参观非遗展览

故居右侧从巷——湘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扫码观看 更多内容
牌坊街羊玉巷口,“理学儒宗”坊的飞檐与不远处唐伯元故居的灰瓦相望而立,构成了一组跨越时空的对话坐标。在熙熙攘攘的潮州古城里,“坊”与“居”静静伫立,诉说着潮州先贤唐伯元清廉一生的故事。
唐伯元,这位明朝万历年间的吏部郎中,一生恪守清廉、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在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与吏部尚书大胆改革,推行掣签选官法,有效抑制了买官卖官和请托之风。明朝廷表彰其为“理学儒宗”“铨曹冰鉴”,《明史》誉其为“清苦淡泊,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明万历年间,唐伯元在郡城府前街(今义安路)筑宅而居。历经四百余载的风雨洗礼,唐伯元故居曾一度芳踪难觅。1958年,政府将其改建为潮州戏院,后改称凤城影剧院。2005年,戏院再次改建为凤城停车场。然而,历史的记忆并未因此消逝。
2018年,潮州市启动“百家修百厝(祠)”工程,唐伯元后裔积极响应,捐资复建故居。这是潮州市“百家修百厝(祠)”启动以来第一例由民间筹集资金捐建的古宅修复工程,于2019年12月竣工。
走进唐伯元故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清廉正直的年代。故居严格按照三进式明代官宅规制复建。大门后的墙上,嵌着《重建唐伯元故居记》及《唐伯元年谱简编》石碑,便于游客们先对唐伯元和故居有所了解。中厅挂着“理学名卿”和“铨曹冰鉴”两块牌匾,分别与牌坊街上的牌坊相互呼应,体现了唐伯元在理学和吏治方面的卓越贡献。“任宦者,当以权要为冰山,以士民为泰山”。这是唐伯元在《为令四说》中提出的为官从政基本准则,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权力观。
中厅摆放着一辆形态逼真的马车和仿古桌椅,这些是连续剧《铨曹冰鉴唐伯元》的影视道具,生动再现了唐伯元的为官场景。后厅的中间是唐伯元铜座像,由著名雕塑家唐大禧老师创作,庄严肃穆。
故居左右两侧的从巷也各具特色,左侧为潮州非遗传承基地,右侧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这里展出的作品不仅有书法,还有潮州手拉壶、潮州刺绣、潮州剪纸、潮州养生香道等非遗技艺。
如今的唐伯元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潮州优秀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基地。它承载着市政协诗社、市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桥区廉政教育基地等多种功能,继续以另一种方式传播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故事。
□文/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佳涛
□图/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潮海谢钢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