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潮谚“飚飗飕”状逃窜之速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第04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曾楚楠

凡从“风”字旁的字,由主要义项之:空气流动的现象(《诗·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同“汝”】。叔兮伯兮,倡予和女。【意为:树叶枯啊枯啊,风在把你吹破。老三啊老大啊,你来唱我来和。据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7.】;风教;教化;风俗,风气;风操,节操;风格,流派等之外,多和“声音”有关(《管子·轻重己》:“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淮南子·原道训》:“结激楚之遗风。”高诱【注】:“遗风,犹馀声也。”等等。)“风”字系平仄兼。读平声fēng时已如上述;读仄声teng时,如《论语·先进》:“浴乎诉,风乎舞雩。”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丁舞雩之下。”主义项亦有“刮风,吹”之义。还有“教育,感化”“显扬,表彰”义等。(潮语只有白读【芳】、文读【丰】之分。)如果按“声音”来组词的话,有“风刀霜剑”(意谓:风如刀,霜似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常比喻人情险恶。)“风口浪尖”“风行雷厉”“风行电击”“风吹雨打”“风雨如磐”“风波”“风门”“风音”“风速”“风势”“风厉”“风暴”“风籁”……等等。而“飚飗飕”只是其中的一个。

飚,biāo(潮音读【彪4】)。亦作“”“”“”,1.旋风,暴风。《汉书·扬雄传上》:“风发拂,神腾鬼趡。”颜思古【注】:“,回风也。”晋·卢堪《赠崔温》诗:“中原厉迅飚,山阿起云雾。”2.迅疾。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山风飚至,叶落如雨。”明·何景明《内篇》:“行以敏达,事以详集,弦急而矢飚,栉密而髮疏。”以“”字组词,有“迅”(谓非常迅速。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迅非徒骅骝骕爽,立断未独沈阊干将。”【沈阊、干将,皆宝剑名】)“忽”(迅疾貌)、“风”(疾风,暴风。宋·陈亮《酌古论·李靖》:“(简捷之风)进如风,退如疾雷。”)“扫”(狂风扫荡。唐·李白《大猎赋》:“千骑扫,万乘雷奔。”)等等。多与“迅疾之貌”有关。

再看”飗”字。飗liú,或作(liú,潮音皆读【溜】)“飕”字,sōu(潮言读【收4】)。皆属象声词,主要义项有形容风声(如清·高其倬《碧云寺》诗:“昌平寒食日,春惨风飕。(liù潮音读【溜】,风疾速貌。同“飗”。:晋·左思《吴都赋》:“汩乘流以砰宕【舟击水声】,翼飔【飕si:疾风】风之。”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亭亭映江月,出谷飚。”南朝·梁·江淹《山中楚辞》之三:“溪崎嶬【险峻貌】兮石架阻,【yǒu,风声】飕兮木道寒。”【飕:风高貌。】)

潮谚“飚飗()飕”从风高貌引伸为“逃窜之速”(潮音读【彪4溜收4】)。

忆及建国初期,由当代作家陈玛原先生主笔的话剧《赤叶河》中,当解放战争临近结束、国民党政府的各级官员感到大势已去、纷纷逃窜时,用了潮谚口语“县长也都飚飗飕”,效果竟出奇的好,收到满意的结局,观众认为极具亲切感、易懂易学,至今仍长久记得(年纪大了,记忆力差,又惰得检视剧本。如有误,概由本人负责,亦衷心希望识者诸君有所匡正)。

好的潮谚之魅力,可“窥一斑而见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