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更聪明 更安全 更开放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AI大模型加速“上车”,车辆逐步具备“情感感知”能力;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升级,多维安全防御体系逐步构建;跨界融合深入推进,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正在重庆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参展商展示了一系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受到各界关注。记者了解到,当前汽车产业依托高水平智能化技术、全方位安全保障与开放合作生态,正持续迭代“进化”。

更聪明:AI大模型为汽车智能交互赋能

在长安汽车展出的汽车内,只要说出需求,车辆便可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开启座椅按摩,并播放轻音乐……

“过去智能交互技术只能机械执行单一任务,现在基于国产AI大模型,汽车可提供更人性化的交互功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长安汽车产品经理郝晨烨说,长安汽车开发的OneAgent智能体架构,已打通从语音识别到逻辑推理、生态调用的路径。未来,该智能体还可基于用户习惯开发更多智能化服务。

记者在智博会采访了解到,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上车”,还使车辆逐步具备“情感感知”能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车辆可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自动调节氛围灯、香氛等。

如今,汽车已成为多项智能化技术的终端载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我们预测,未来大模型产业的核心趋势将聚焦于‘AI+终端’,特别是人、车、家三大终端的深度融合。智能座舱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将率先实现大模型的应用。”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说。

更安全:电池安全技术升级,数据隐私防护强化

智博会上,一款最新推出的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吸引不少人前来观摩:手持塑料锤击打电池后,屏幕上随即呈现不同的颜色,电池是否损伤以及损伤程度清晰可见。“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池碰撞的精准感知、分级预警,为车主提供清晰决策依据。”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动力电池托底、燃爆等安全问题,一直是市场和用户关注的重点。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发布,对电池安全要求进行了升级。

吉利神盾金砖电池可承受8针同刺不起火;长安汽车“金钟罩”电池技术通过材料与集成方式创新,实现电池“不冒烟、不起火”;赛力斯在电池内使用多个传感器,持续收集电池各项信息并上传云端以供分析……记者从智博会上获悉,针对电池安全,多家车企携手供应商带来拿手绝活,加快解决电池安全痛点。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汽车安全内涵从传统的电池安全、车身安全,全面扩展至数据安全等多维领域。多方加快构筑隐私“防火墙”,通过硬件隔离、动态授权、敏感数据脱敏等技术,保障消费者隐私安全。

记者在智博会上看到,有的展示车型已提供多项隐私保护功能。比如,驾驶人车辆生物识别数据实行全程本地化处理,用户还能在App查看数据使用记录,随时撤回授权;驾驶人启动飞行模式后,可一键关闭摄像头、蓝牙、哨兵模式等。

更开放:生态共创推动汽车“进化”

智博会上,一项“新型透明光伏车身”创新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不是简单的挡风玻璃或采光部件,而是能“边行驶、边发电”的智能光伏系统,能对光子进行“精准捕获”,每天补能里程可达20至50公里,还可实现弱光充电、随温变色等功能。

“充电车衣”的大胆想象变为现实的背后,是汽车行业打破传统行业壁垒,融合AI、材料、能源等多领域前沿技术,通过融合发展、生态共创推动汽车“进化”的努力。

天枢智能系列成果、中国汽车行业EPD工具平台、铃坤纯电轻卡平台、电动汽车火灾仿真平台……智博会上,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及车企集中发布12项前沿领域技术及创新产品,勾勒出一条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以开放协作促产业发展,车路协同规模化、市场化探索不断推进——在智博会会场外,重庆高新区街道上,自动驾驶公交车正平稳融入车流。智慧路口的传感器、摄像头与车辆自身智能系统无缝协同,形成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所有数据实时汇聚至云端“大脑”,精准预测和调控交通流量,呈现出车路云一体化的智慧交通图景。

新华社记者黄兴

据新华社重庆9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