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凝轩内部展陈

紫凝轩悬挂展板介绍红色历史

资料图片
灰瓦覆顶,池绕村廓,一棵古榕树在屋前静静守望。位于潮安区枫溪镇英塘村的紫凝轩,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它不仅是潮汕抗日游击队员王炳荣及其族内宗亲居住场所,更是烽火年代潮汕抗日游击队一个重要的活动据点。
近日,记者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科长陆妍慧一同走进这座英雄村庄,聆听紫凝轩里流传不息的红色故事,探寻那段惊心动魄的辉煌岁月。
潮汕儿女英勇抗战的红色据点
抗日战争时期,英塘、高田和厦厝三个村落,也就是现在枫溪镇的英塘村和高厦村,刚好处在原潮安县三个行政区划的交界,从地理位置上起着承接各方的作用,加之受到大革命的影响,群众基础较好,适合开展革命活动。
陆妍慧向记者介绍道,紫凝轩地处英塘村村缘,可退可守,地理位置优越。从1939年8月起,潮汕地下党组织便在此创建抗日武装平原地下活动据点、秘密联络处。
1939年7月7日,潮汕中心县委领导的潮汕青抗会成员在桑浦山宝云岩成立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在国共合作的情况下,以华振中带领的驻潮汕警备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独立第九旅搜索队名义,进行武装抗日活动。
正是这一年,英塘村农民王炳荣在凤塘收购废品时接触到这支队伍,爱国救国的热忱在他心中燃烧。
潮州城沦陷后,日军在潮州城南韩江堤岸交通要冲的云步村设立据点,任意搜查过往民众。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939年10月7日,游击队经多次侦查和周密计划,派抗日游击队员黄玉屏带领侦察班,由王炳荣带路,扮作农民在云步集市做买卖,暗藏短枪与手榴弹,伺机活捉日军。
陆妍慧还原了当时的场景,“那天早上9时许,日军伍长加藤始助出来吃‘霸王餐’,黄玉屏发现后使了一个眼色,队员李朝道乘机将加藤始助抱住,加藤始助拼命挣扎。这时,王炳荣立刻冲上前,对准加藤始助鼻梁上的穴位一击,他立即昏迷就擒。游击队当即向附近农民借了一把木梯,把加藤始助绑起来后扛走。”
此次行动得到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和独九旅旅长的嘉奖,王炳荣在这次行动中立了一等功。这是粤东地区首次活捉日本侵略者,大大鼓舞了广东人民抗日救国的志气。
同年11月14日,得知日军准备进攻乌洋山,英塘、高田、厦厝三个村的地下武装队奉命随队伍从高田村出发,隐蔽在距乌洋山约一里多的洋头村田间一带,侧击企图进攻乌洋山的日军。当天傍晚,日军撤走,遂解乌洋山之围。陆妍慧补充道,“当时英塘村村民几乎全村出动,大家挑着麦粥、番薯汤支援阵地,并帮助转移伤员。”
1941年至1942年期间,三村的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况,而日伪、汉奸等却加紧对这三村进行镇压。英塘村参加游击队的王天树、王亚蛹、王宏昌等四人,被汉奸王亚粿、王飞雄发现(两人均为四甲村人,在其未投靠日寇以前,王天树等想通过他们了解四甲村情况),他们带敌前来逮捕王天树,同时从王天树家中搜出手榴弹两颗,随后将王天树押解至日寇宪兵部,王天树最终被杀害。厦厝陈荣乾也被王飞雄抓获,押解到汕头杀害,尸抛下海。
1942年夏,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受到破坏,上级党组织决定,潮梅党组织停止活动。三个村与党组织的联系完全中断,但游击队员互相鼓励,严守秘密,同时注意同周围群众联系,终于度过危险时期,等待着新的斗争。
1943年9月,潮澄饶武装基干组组长李亮住进紫凝轩王炳荣家中,他们以合股经营米铺作掩护,逐步考察了解,将周围村庄的游击队员与爱国青年重新组织起来,很快,当地地下活动得以恢复。
1945年5月6日,潮澄饶抗日游击队奇袭彩塘日伪警察所和乡公所,6月19日,又袭击东凤日伪警察所和税务所。在这两次行动中,英塘、高田和厦厝活动点的同志有力配合游击队,破坏敌人公路交通,剪断通信电线,断绝敌人联系,有力支援这两次战斗。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潮澄饶抗日游击大队队员到紫凝轩集合,由潮澄饶县委书记周礼平带领北上潮安登塘居西溜山地,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一支队。周礼平任支队政委,李亮任支队长,队伍在居西溜被敌人包围,战斗十分激烈,队伍遭到严重损失,他们决定把队伍转移到敌后。
周礼平牺牲后,吴健民接任“韩纵一支”政委,在紫凝轩书斋整编部队。随后,李习楷把队伍带回潮澄饶县委所在地江东佘厝洲,后经溪口上凤凰山开辟革命根据地。
1946年6月,王炳荣家先后来了陈鹏志、林绍明、周锡桐、许燐炯四位地下武装人员。由于叛徒告密,带敌进乡围捕革命同志。当时,陈鹏志冲出敌围脱险,许粦炯在危急中藏到王炳荣家中的床顶,林绍明及周锡桐不幸被捕。
国民党发现少了一名游击队员,便抓住王炳荣的妻子陈婵清。“敌人绑住陈婵清的两只大拇指,吊在她家里的楼木梁下拷打,打到昏迷了就拖到门口池塘边浸水,清醒后又被拉回去吊打,施尽严刑。”陆妍慧语气沉重地说,敌人逼陈婵清供出“村里还有谁参加共产党、另外一人藏在什么地方?”这位农村妇女遍体鳞伤却坚贞不屈,始终以一句“我不知道”守护着党的秘密,使村内的革命力量不受损失,厦厝、高田和江东三个革命据点也得以保存。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紫凝轩始终发挥着其作为红色据点的作用,见证着潮汕大地风起云涌的革命历程,也铭记着像王炳荣、陈婵清这样普通却不平凡的英雄。
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阵地
2015年,紫凝轩被辟建为枫溪革命史展览馆,主要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枫溪人民英勇奋斗的历程。这里不仅是枫溪镇党员教育基地、潮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也是潮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市第二批“博物馆之城”系列馆,成为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走进展馆,泛黄的文献资料、复刻的革命物件与沉浸式影音设备交相辉映,营造出浓厚的历史现场感。在讲解员动人的叙述中,参观者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深刻感受着潮州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力量。
英塘村没有让历史停留于静态展示,而是坚持“修旧如旧、守正创新”的原则,不断探索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党建工作,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
英塘村党委书记王华年介绍,村党委充分利用紫凝轩的红色资源优势,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用好用活文物资源和革命素材。通过邀请革命后代担任讲解员,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如今,这里吸引着广大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大家在体验红色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教育,不断强化崇廉尚洁的思想自觉,牢记为党为民的初心使命。
为进一步拓展教育空间,英塘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利用闲置地和边角地,精心打造紫凝轩红色党建公园。此举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将党员教育活动的阵地向外拓展延伸,实现阵地建设的提档升级。
紫凝轩已经成为激发爱国爱乡情怀、锤炼党性修养的重要平台。“红色文化的滋养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王华年表示,未来,全村党员干部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团结带领群众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努力当好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和排头兵,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育杭□图/市委党史研究室潮安区枫溪镇人民政府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