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琳
秋日悄然而至,田间地头的番薯,经过一季的滋养,已然饱满丰盈,等待着人们的采撷。这番薯,看似朴拙无华,实则内蕴甘甜,最是能抚慰人心的家常味。老饕们皆知,最好吃的食材往往不需繁复烹调,只需稍加用心,便能焕发出令人惊叹的风味。
残暑未消,人的胃口最易倦怠。此时需一味清新小食,既能唤醒味蕾,又不至过于沉重。梅子渍薯片便是恰到好处的选择。
选取红心番薯为佳,因其肉质细密,甜度适中。去皮后切作薄片,厚薄须得均匀,方能使口感一致。清水略浸,除去表面淀粉,沥干备用。将空气炸锅温度调至130度,放入薯片烤30-35分钟。每10分钟打开翻一次面,确保均匀受热。烤好的红薯片放凉后就会变得酥脆无比。
另起小锅,放入话梅五六颗,冰糖适量,清水半碗,文火慢熬。须得耐心等候,待梅子渐渐化开,汁水变得浓稠,方才离火放凉。将已冷却的薯片浸入梅汁,再加少许现挤柠檬汁,冷藏浸泡两个时辰。这段时间里,梅子的酸爽与冰糖的甘甜渐渐渗入薯片,而薯片本身的清香也会融于汁中。
取出装盘时,但见薯片粉中透亮,梅汁浸润其中,色泽诱人。入口先是梅子的酸爽,继而引出薯片的微甜,最后回味中带着柠檬的清新。脆中带韧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这道小食最宜作为餐前开胃,唤醒倦怠的味蕾,为接下来的美味做好铺垫。
金沙咸薯烙:
咸甜相济,秋日进补的智慧
秋初宜进补,但不宜过分油腻。金沙咸薯烙恰能兼顾滋补与清淡,实为这个时节的智慧之选。
取黄心番薯与紫薯各半,去皮切作细丝。黄薯甜润,紫薯香糯,二者相配,风味与口感皆能相得益彰。薯丝混合后,加少许盐与五香粉调味,不必加水,因薯丝自身含淀粉,稍加揉捏便能自然相粘。这一点甚是关键,若额外添加粉类,反而失了本真之味。
平底锅烧热,下少量油,将薯丝铺平压实,成圆饼状。火候须得把握得恰到好处:中小火慢煎,方能外酥里嫩。待底面定型呈金黄色,方可翻面。煎制之时,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与此同时,取咸蛋黄两个,蒸熟后压碎。另起小锅,少油炒至起沙,这便是“金沙”之名的由来。将炒好的咸蛋黄沙均匀淋于煎好的薯烙之上,但见金黄与紫红相映成趣,色彩悦目非常。
这道薯烙,上层咸蛋黄沙酥香浓,下层薯烙外脆内软。咸甜交错,口感丰富,既可作主食,亦可为菜肴,佐粥下饭皆相宜。最妙的是,虽经煎制,却因控油得法,食之不腻,正合秋初进补之道。
姜汁撞薯奶:
温润滋养,初秋微凉的慰藉
秋意渐浓,此时来一碗温润甜汤,能滋养身心,姜汁撞薯奶便是为此而生。
选取紫薯一小个,蒸熟后压泥,再过细筛,方得细腻顺滑的薯泥。锅中加入新鲜豆浆一碗,与薯泥一同用文火慢煮,期间需不断搅拌,直至二者完全融合,成为浓稠顺滑的薯奶。火候至关重要,过大则易煳底,过小则香气不显。
老姜一块,磨蓉取汁,约得一小勺置于碗中。将煮好的热薯奶迅速冲入姜汁碗内,不必搅拌,立即盖上小碟,静待片刻。这“撞”的功夫,颇有几分类似姜撞奶的妙趣。
揭盖之时,但见薯奶已微微凝固,质感似豆花般嫩滑。勺一小口送入口中,先是姜的微辛扑面而来,继而薯的甘甜渐渐浮现,最后是豆香满口,余韵悠长。一碗下肚,暖意自喉间蔓延至全身,舒畅无比。
番薯之味,朴而不拙,凡而不俗。它不似山珍海味那般张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家常食材,只需略花心思,便能化平凡为非凡,成就令人难忘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