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华侨领袖余子亮:铮铮铁骨守丹心
情怀乡邦报桑梓
日期:09-05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琼
一架算盘,一本《幼学故事琼林》,当年,18岁的余子亮带着这两样物品搭乘太古洋轮远赴泰国。谁都不曾想过,这名青年日后会成为名震东南亚的华侨领袖,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余子亮是饶平黄冈镇石埕人。1918年,余子亮乘船抵达泰国曼谷,开始在表叔陈欣木开设的同顺昌行任职。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和勤奋努力,1924年他与同乡余融初在曼谷三聘街合资开办余源记颜料行,随后又独资创办德记有限公司。经过近20年打拼,余子亮逐步拓展了自己的商业版图,从堆栈、保险到棉艺织造、卫生褥制造、化妆品及房地产等行业,成为泰国著名工商巨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东南亚华侨的救国热情空前高涨。余子亮赤子忠心,致力于抗日救国运动。当年,他任中国劝募公债暹罗分会副会长,立即捐出5000元(合泰铢50万),并组织潮州米业平籴公司,紧急运粮到故乡潮州救济人民。
1938年,他参与创办并任《中国报》《中原报》董事长,为海内外中国人发声、呐喊,揭露日军侵华罪行。1941年,星马各地沦陷,他与挚友王浩真冒着生命危险,护送新加坡、马来西亚学生60多人分五批越过高山,穿过丛林,安全抵泰,掩护救援侨商、难民300多人免遭日军杀戮。
日军进驻东南亚后,大肆抓捕抗日志士。在日军侵泰期间,余子亮一度从曼谷避居马来亚槟榔屿。他收到很多恐吓信,被列入日军抓捕黑名单。余子亮与100多名抗日志士打算返回祖国。他取道北上至泰缅交界地区,但因日军到处活动,不得不返回曼谷。1942年2月8日,余子亮被捕下狱,并被判处无期徒刑。在狱中,余子亮凛然正气,毫不屈服,写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言壮语。直至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余子亮才获释,他在狱中的铮铮铁骨赢得了泰国、马来西亚一带人民的高度赞扬。
抗日战争胜利后,余子亮在曼谷创办大地温砂有限公司,进而拓展至保险、棉艺织造、卫生褥制造、化妆品及房地产业等方面,并与他人共同创立京华银行,任董事长。
余子亮始终坚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慈善理念。在泰国他捐资创设了多家医院和疗养院,并资助教育事业。在家乡潮州,他捐资创办黄冈女子初级中学(1928年)、兴办黄冈南华小学(1935年),并资助饶平第二中学。抗战胜利后,余子亮斥资整治黄冈河,捐大米赈济难民。1958年,余子亮与其他泰国侨胞共同捐资创办饶平县华侨中学,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余子亮为中泰两国社会公益事业、人民友好往来、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1974年,余子亮与世长辞,他作为爱国华侨、工商巨子和慈善家等多重身份,及在抗战中表现出的民族气节和奉献精神,仍在潮汕地区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