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潮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苏海明
现代生活中,颈椎病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健康问题。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对于颈椎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以颈椎病为例,结合中医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方法,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有效的防治方案。
颈椎病的病因和类型
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湿邪:颈部受凉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长期劳损:“久坐伤肉,久视伤血”,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筋骨失衡。
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易出现颈椎退化。
气血瘀滞:局部气血运行受阻,形成“不通则痛”的病理状态。
2.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中医分型)
风寒湿痹型:颈部僵硬、怕冷,遇寒加重。
气滞血瘀型:疼痛固定、刺痛,活动受限。
肝肾不足型:颈部酸软无力,伴头晕耳鸣。
颈椎病的“治未病”策略
1.未病先防:日常养护是关键
(1)姿势调整
正确坐姿:保持脊柱直立,电脑屏幕与眼睛平齐,避免长期低头。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仰卧时一拳高,侧卧时与肩同宽),避免过高或过低。
(2)颈部保暖
避免空调直吹颈部,秋冬季节可佩戴围巾。
睡前热敷颈部(40℃左右,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3)导引养生法
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缓慢转动颈部,改善颈椎灵活性。
米字操:用头部写“米”字,每天3组,每组5次。
2.调理方案
(1)中医外治法
穴位按摩:
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缓解头痛、颈僵。
肩井穴(肩部最高点):松解肩颈肌肉紧张。
后溪穴(握拳时小指侧掌纹尽头):通督脉,缓解颈椎不适。
刮痧/拔罐:沿颈部膀胱经刮痧,帮助疏通瘀滞。
(2)中药调理
风寒型:可用桂枝、羌活、防风等温经散寒。
血瘀型:推荐川芎、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
肝肾不足型:可服用熟地、杜仲、桑寄生等补益肝肾。
(3)现代康复手段
物理治疗:超声波、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牵引疗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颈椎牵引,缓解神经压迫。
3.瘥后防复:康复后的巩固措施
强化颈部肌肉:
瑜伽“猫牛式”:灵活脊柱,缓解颈部压力。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低头(超过30分钟需活动颈部)。
使用手机时举至与眼睛平齐,减少低头幅度。
融合现代科学的颈椎健康管理
1.运动康复方案
游泳(尤其蛙泳):水中浮力减轻颈椎负担,同时锻炼颈部肌肉。
普拉提:强化核心肌群,改善整体姿势,减少颈椎代偿性劳损。
2.营养支持
补钙+维生素D: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
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油):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神经压迫症状。
3.科技辅助
智能护颈仪:通过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
姿势提醒APP:定时提醒调整坐姿,避免长期低头。
日常颈椎养护时间表
早晨起床:做“米字操”3组,热敷颈部5分钟。工作间隙每1小时做一次肩颈拉伸(如“仰望天空”式)。
午休时间:靠墙站立5分钟(后脑勺、肩、臀、脚跟贴墙),矫正姿势。
晚间放松:睡前用花椒+艾叶泡脚20分钟,按摩风池穴3分钟。
周末养护:游泳30分钟或练习八段锦1遍,做一次颈部刮痧(每月1-2次即可)。
养生小贴士:颈椎病初期往往只有僵硬感,此时及时干预效果最佳,切勿等到疼痛难忍才就医。
结语
颈椎问题“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从预防到调理的完整解决方案。通过日常姿势管理、科学运动、中医外治法和营养调理,完全可以远离颈椎疼痛的困扰。记住: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佳的药物是习惯。从今天开始践行这些方法,让颈椎重回年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