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侨领李其雄:以笔为枪宣传抗日 以报为媒传播文化
日期:09-03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琼
抗日战争时期,在泰国曼谷街头,一份份《中原报》在华侨华人手中传递,字里行间燃烧着抗日救国的激情。这背后,是一位潮汕子弟在异域他乡的家国情怀。
1939年11月,爱国侨领蚁光炎在曼谷遭遇敌伪势力暗杀,《中原报》总编辑李其雄在报纸上连续发表《旅泰华侨隆重公祭蚁光炎先生》《蚁光炎先生遇害始末》等文章。这些报道不仅揭露了真相,更激发了泰国华侨支援祖国抗日的热情,这份报纸成了泰国华侨社群的精神灯塔。
李其雄出生于1909年,祖籍广东省潮安县(今潮州市潮安区)。少时在汕头真光小学读书,毕业后进入汕头英华英文进修学校学习。1926年春,他前往上海,先考进暨南大学商学院商学系,后转学到持志大学商学系完成学业。当时上海的持志大学虽是私立大学,但有不少海内外知名人士担任教授。大学毕业后,李其雄回到汕头,先后在英华英文进修学校和同济、民强、现代等中学执教。他勤于诲人,受到学生欢迎。
1931年,李其雄南渡泰国,起初在廖荣兴公司当职员。1937年他回祖国考察实业,正逢“七七事变”爆发。李其雄返回泰国协助萧佛成等人推销救国公债,成绩显著。他与爱国侨领蚁光炎、陈景川、廖公圃、郑子彬、余子亮等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共同集资在曼谷创办《中国报》,李其雄担任社长、总编辑兼督印人。该报每天出版4大张,分早版和午版,星期日还出版16开本的《中国周刊》。
在《中国报》创刊后不久,李其雄与蚁光炎等爱国侨领共同研究,为预防发生意外,决定把《中国报》的早版四大张改版为《中原报》,由李其雄担任《中原报》总编辑,该报成为泰国华侨抗日宣传的核心阵地。1938年,《中国报》和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华文报刊遭到当时泰国当局封闭,《中原报》仍获准出版发行,成为当时曼谷销量最多的华文报纸。1939年11月21日,在支援祖国抗战中作出卓著贡献的蚁光炎遭到敌伪势力指使的凶手枪杀,对此,李其雄主持的《中原报》连续发表系列文章,更加激发广大侨胞支援祖国抗日的热情。
1941年12月,日寇在曼谷登陆后,《中原报》被迫停刊,李其雄遭到日伪的通缉,只好潜逃到泰缅边境避难。即使在这种危险环境下,他仍然继续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其雄重新活跃在泰华报界。他于1945年9月回到曼谷接管《中原报》,专心办好这份华文报纸。1958年10月,《中原报》被当时泰国当局着令停刊,但李其雄凭着丰富的办报经验,接办泰文《荣誉报》,担任该报董事长,改革版面,充实内容,力持正论,使该报读者不断增加,一跃成为泰国四大泰文报纸之一。
上世纪70年代,李其雄又在曼谷创办《新中原报》并担任社长,由其子李继光任总编辑,这家华文报纸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泰友好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其雄一贯热心泰国潮人同乡社团工作,对泰国潮人慈善事业和泰华文教、体育事业也作出诸多贡献。他曾担任泰国潮州会馆多届副主席,对会馆工作常有创造性建议。
1945年11月至1948年6月,李其雄积极参与泰国潮籍侨领郑午楼、苏君谦领导的暹罗华侨救济祖国粮荒运动。他不仅以《中原报》代表身份担任暹罗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监事长,还在报上发表多篇社论和文章,呼吁侨胞慷慨捐献。1954年至1958年,他以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身份,兼任会馆创办的普智学校校长,致力增进该校校务,两次主持扩建校舍,使该校学生增至2500名。
此外,为促进泰华体育运动的发展,李其雄于二战后发起建立泰国华侨体育总会,被推举为理事长。他积极策划和主持开展泰华体育活动,并曾亲自率领泰华体育健儿回祖国参加全国运动会。
1984年,李其雄在泰国曼谷病逝,终年76岁,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