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潮安区龙湖镇环卫市场化改革实现全域覆盖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3版:潮州|社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育杭

清晨,潮安区龙湖镇市头村的环卫工人王绍玲已经忙碌起来,她麻利地清扫龙湖古寨周边的垃圾杂物,清理公园花盆里的杂草,背起喷雾器沿着绿化带喷洒除草剂。而她的同事牛恒正握着高压水枪冲洗景区公厕。“公厕每天至少要清洗两遍,垃圾亭和垃圾桶也得消毒。”牛恒介绍,自从引入专业环卫公司后,他们配备专业清洗设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一年多以前,这里的环卫工作还停留在“扫把+簸箕”的传统模式。“人工清扫劳动强度大、效率跟不上。”龙湖镇副镇长杨伟标坦言,随着“百千万工程”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保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推行专业化、市场化的环卫保洁机制,成为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

去年以来,龙湖镇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的农村环卫改革路径。

考虑到各村体量大小、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等存在差异,龙湖镇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片区联结为原则整体谋划布局,引入第三方环卫公司,经多方协商、多轮发动、多次谈判,探索出“3个+”市场化运营模式,让环卫服务覆盖更全面、效率更高效。

第一种模式是“镇区+景区”。龙湖镇将镇区及主次干道与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的龙湖古寨景区打包为一个片区,统一按照3A级景区的保洁标准进行保洁作业,确保镇区与景区标准一致、保洁同步,为游客营造整洁、舒适的游览环境。

“现在镇区和古寨统一标准保洁,村道、垃圾亭、公厕比以前干净很多,古寨周边有专人定时清洁,游客都说环境好。”市尾村村民黄立波介绍说。这一片区的成功实践,为全镇环卫市场化树立了样板,示范带动各村加快推进农村环卫市场化进程。

第二种模式是“同宗+片区”。优先发动相邻有意愿的村抱团与环卫公司进行洽谈协商,推动更多相邻村连片进行环卫市场化。

针对面积小、位置偏远的村落,龙湖镇则采用“大村带小村”模式,以大村为突破口,将周边小村一并打包与环卫公司洽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环卫公司承接小村环卫意愿,推动区域连片实行环卫市场化。

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龙湖镇进一步细化“干什么”,通过“定内容、定标准、定价格”的“三定”模式,确定完善农村环卫市场化实施细则。“各村将村道、巷道、广场、公园、公厕等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及垃圾桶、垃圾亭、公厕等公共设施的日常清洗保养等详细列入合同。坑塘河道等水面保洁也作为福利附加条款纳入服务范围。”杨伟标说,同时明确作业标准,建立精细化农村环卫作业模式,确保环卫市场化工作质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垃圾处理费的收取方面,龙湖镇创新“双轨制”管理模式,一方面实行“镇出指导意见+村议事自决”,明确总体目标、收费分类和规范管理,允许各村根据实际对工业垃圾、商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处理进行收费。村级结合辖区实际,制订有偿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后,按照村议事规则制度,依法依规收取非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另一方面,落实“谁产生谁付费+分类收费”,以强村公司、村集体经联社或第三方环卫公司等为收费主体,逐一上门与非生活垃圾产生主体进行谈判,以提供垃圾处理、转运服务的模式,合理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更好覆盖农村环卫市场化资金支出。

为确保环卫服务质量不打折扣,龙湖镇以“管干分离”为切入口,让村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日常巡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月度考核+年终评估”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主观能动性,倒逼第三方公司提高环卫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村的主人翁意识。

龙湖镇以探索环卫市场化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符合镇域实际的城乡环境治理新路径。目前,龙湖全镇15个村已陆续推行农村环卫市场化,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