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佳
1930年底,在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的领导和部署下,中央交通局开辟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永定到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的秘密交通线。经过潮州的秘密交通线是广东境内最长的一段,其中包括30多公里的潮汕铁路和近百公里的韩江水路。
贯穿潮州南北的韩江沿途有潮澄饶澳党组织建立的浮凤根据地和秋溪游击区,潮汕铁路沿途有平原游击区和桑浦山根据地,党组织还拥有二千余人的红军和游击队,这些,都为中央秘密交通线潮州路段的安全畅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保障。同时党组织在潮州城内的交通旅社建有地下交通站;在潮汕铁路线建立了铁路党总支,沿线站区和每个车站、每列火车都安插有自己的同志;在韩江上建立韩江电船支部,直接掌控着两艘电船;韩江码头的管理人员、搬运工人及城内的黄包车车夫中也有地下工作者,党组织和地下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着秘密交通员开展工作。
从1930年底到1935年1月,这条中央秘密交通线传递重要文件、书信和情报,沟通了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护送200多名领导同志安全进入中央苏区,还有两次参加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以及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潮州境内水陆运输的便利条件,采取了多种方法,为中央苏区300万军民输送军需及民用紧缺物资,其中每年运送900万元的食盐、600万元的布匹和其它物资300多吨;把中央苏区从敌军和地主土豪那里缴获的黄金、白银、珠宝、现金,经过潮州送往上海、香港等地,作为各级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1931年底,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从上海搭乘小火轮至汕头,准备进入中央苏区。他由汕头秘密交通站安排在“金陵旅社”住宿。周恩来在旅社楼梯拐角处,发现墙上挂着一幅“1925年汕头各界欢迎黄埔学生军大会合影”的照片,照片中中间显著位置是自己,随之迁到棉安街的一家小旅店去住。次日,周恩来在2名交通员肖桂昌和小黄华的护送下,乘潮汕铁路的火车前往潮州城,由于交通员不了解情况,买了二等火车票,上车后发现车厢只有他们3人,他们急忙走进三等厢。这时,来查票的是1925年东征时的铁路职工骨干,当时曾向周恩来请示过工作,周恩来急忙把头上戴的毡帽沿拉得很低,扭过头去看窗外。交通员机智地站起来把周恩来挡住,随手把车票交给检票员。检票员见是二等票,便要他们到二等厢去,交通员当面答应,见检票员走后,就坐着不动,就这样经历了一场虚惊。他们在潮州城下车后到了交通旅社,吃过午饭后在上水门外码头乘坐下午2时开往大埔的电船,沿韩江北上往中央苏区而行。
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中,潮州各级党组织和工农武装及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与国民党军警、特务、土匪、奸商、叛徒等斗智斗勇,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要保守住交通线的秘密,用智慧、鲜血和生命架起了这条被敌人侦不破、切不断、锁不住、打不掉的“红色交通线”。途经潮州通往中央苏区的中央秘密交通线,是中共中央交通局所开辟的华南四条交通线中开辟时间最早、使用频率最高、存在时间最长、所受破坏最小、人员及物资往来最多最安全的一条。潮州地方党组织和人民对中央苏区和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周恩来的四次潮州之行,绝非历史的偶然驻足,而是嵌刻在中国革命艰难征程上的深刻印记。从1925年挥师东征、荡涤军阀、点燃党组织星火,到1927年南昌起义军南下、建立红色政权、播撒革命理想,再到1931年肩负重任、秘密转移、穿越险途,每一次踏足这片土地,都正值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这四次足迹,清晰地勾勒出周恩来作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的光辉身影,更生动展现了潮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贡献。周恩来在潮州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组织发展和秘密交通的宝贵缩影,其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智慧和心系人民的赤忱,早已融入潮州的山川血脉,成为激励一代代潮州儿女砥砺前行的不朽丰碑与精神源泉。回望这段峥嵘岁月,我们深切缅怀周恩来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建立的卓著功勋,他四次莅临潮州的革命足迹,将永远闪耀在潮州乃至中国革命历史的璀璨星河之中,是潮州这座英雄城市永恒的骄傲与弥足珍贵的红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