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强
山桑陈西厢房存一旧琴,桐木面板已现断纹,岳山崩缺一角,幸得七弦尚全。每逢梅雨时节,弦轸间便生出幽幽潮音,似与檐角滴答声相应和。邻人皆道此物晦气,劝弃之,然山桑陈知其乃万历年间雷氏遗制,为世间不可多得之珍物。
某日暴雨如注,瓦沟泻水成瀑。忽闻西厢轰然,但见梁木倾颓,瓦砾堆中唯琴台巍然独存。众皆哗然,或叹房屋损毁,或怜器物遭殃。山桑陈独取巾帛拭琴,忽觉龙龈处微有异响——竟震出半粒松烟墨,原是昔年琴师塞弦之物。
老琴师徐先生闻讯而来,见墨粒拊掌而笑:“此物我寻了三十年!”乃言当年其师祖授琴时曾云:“良材遇劫不糜,良士遭谤不沮。”遂取新弦重斫,指尖过处,竟有金石之声裂空而出。先前议论者皆瞠目,转而赞叹此琴因祸得福。
徐先生悬笔书联于粉壁:“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又道:“琴有九德,人亦有之。众声喧哗时能守其心,犹暴雨中的琴台;万物流转时能存其性,似瓦砾间的松墨。”
梁启超先生演讲时曾引一联:“观其所以失,守其所以存。”大抵世间至宝,必先经摧残而后显其光华;人间至德,必经疑谤而后见其定力。譬如这具雷琴,若非历此一劫,怎能震出百年墨粒,重焕清音?
暮色四合时,新调好的《梅花三弄》自西厢流出。碎瓦尚未扫尽,而弦声穿过残梁断柱,竟比从前更添几分苍劲。山桑陈忽然明白:所谓成功,不过是破碎三千次后,依然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此时月华初上,正照见粉壁上墨迹未干的对联:“风波即大道,尘土有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