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佳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9月,原来已被打败的陈炯明残部,乘东征军回师广州的机会,重新占领东江区域。为彻底消灭反动军阀的残余势力,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1月4日,东征军占领潮州城,周恩来等东征军领导人仍把西湖涵碧楼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周恩来先后参加了潮州各界在潮州西湖广场举行的军民联欢大会、欢迎东征军大会、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祝捷大会、公祭东征军阵亡将士大会,并作了革命演讲。东征胜利祝捷大会上,邓颖超代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会上发表演说,阐明妇女运动发生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要求潮州妇女界组织起来,投向国民革命,以求得解放。
形势的发展,预示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建立中共潮安地方党组织的条件已趋成熟。东征军总政治部驻潮安特派员、中共党员郭瘦真,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开始筹建中共潮安支部。由周恩来委派为普宁、揭阳特派员的方临川也调到潮安工作。他们与隐蔽在篷船工会中的中共党员赖炎光一起对建立中共潮安县支部进行酝酿准备。1925年11月,中共潮安县支部成立,属汕头特支领导,郭瘦真任书记。从此,潮州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1月下旬,周恩来在杨石魂等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西林乡紫来轩书斋,会见东莆区农会领导孙戊昌等人。他对东莆区农会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在得悉东莆区农会组建了工农革命铁血团时尤为兴奋,特别指示汕头国民外交后援会,给铁血团送来40支毛瑟独响枪。
1925年11月21日,周恩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广东省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辖惠潮梅三个地区所属25个县和汕头市,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人主持的国共合作的地方政权。周恩来主政期间(1925年11月下旬至1926年3月中旬),真诚实行国共合作,以开展国民革命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农运动。
12月18日,经周恩来支持建立的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周恩来兼任分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聘请黄埔军校的熊雄、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任政治教官。还聘请潮安(现湘桥区)人李春涛、李春蕃(后更名柯柏年,李春涛的堂弟)到校授课,并指示政治部宣传科长杨嗣震创办校刊《韩江潮》,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
周恩来兼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期间,支持和指导省立金山中学学生发起的“倒黎(省立金山中学校长黎贯)”学潮,学潮斗争达到了预定目的,周恩来推荐革命左派杜国庠接任金中校长,妥善解决了县立女高小校长黄瑞英自杀案,使右派势力以黄瑞英之死为发端,阻挠潮州国民革命运动开展的企图落空。此后,进步力量在学校占主导地位,学校成为大革命时期党组织领导下潮州群众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阵地。周恩来与邓颖超关心和支持潮州妇女运动,推动建立潮州妇女解放协会,使潮州妇女组织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1926年4月,周恩来在潮州城扶轮堂揭露“中山舰事件”真相,严厉批评《民魂报》的造谣中伤,并勒令其停刊,使反动势力的活动有所收敛,工农运动得以向前发展。
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占领潮州城,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郭沫若同时到达,建立了为时七天的潮汕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潮安县革命委员会,史称“潮州七日红”。期间,潮州人民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舍生忘死,与起义军并肩作战。
9月24日,周恩来率领起义军主力从潮州城出发进占汕头,总指挥部设于落成不久的大埔会馆。当天,总指挥部宣告成立汕头市革命委员会,赖先声被委任为委员长,李立三兼公安局局长(李立三未到位前,由潮安人徐光英代任),郭沫若为潮海关监督兼汕头交涉员。同时,起义军接管了《岭东民国日报》,并将其改为《革命日报》。起义军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协同汕头市委开展接管旧政权、镇压反革命、维持社会治安、组织工人复工、恢复社会秩序及筹措军饷等工作。
1927年9月26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新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从香港秘密来到汕头。前委立即在大埔会馆召开会议,听取张太雷传达中共中央的“八七”会议精神。
9月28日,停靠在海上的三艘国民党军舰突然向汕头市区发起炮击,敌海军陆战队千余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分别向四处码头强行登岸,并逼进起义军总指挥部驻地。正发着高烧的周恩来亲自指挥战斗,将手中能够调动的兵力全部集中起来,分头奋力阻击登陆之敌。登陆的国民党部队当场被打死了30多人,其余的敌人狼狈地逃回军舰。
1927年9月30日,国民党军黄绍竑部的两个师9000多人围攻潮州城,第三师师部的报急电话和求援电话一拨接一拨地打到汕头总指挥部。下午,周恩来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仍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去增援潮州城。但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最终在潮州人民的帮助下突围撤出潮州城。当天下午,贺龙带着部分随从从揭阳汾水前线来到汕头,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贺龙将汾水战况和起义军准备撤出战斗的情况作了介绍。前委鉴于揭阳和潮州的军事失利,汕头已无法坚持,马上决定部队撤往海陆丰,同当地农运结合。
10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率领起义军总指挥全体人员及驻汕的部分官兵撤出了汕头。10月3日,前委在流沙召开了起义军领导机关的最后一次会议,史称“流沙会议”。会后,周恩来等领导分散转移,通过各种渠道先后撤往香港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