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一味鸭香解乡愁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6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7月5日,潮州市网信办为推动农产增收、助力乡村发展,特地筹办了一场“潮说‘百千万’,活荔采风行”的助农活动,邀来本地网红与摄影名家,为联饶、新圩两大荔枝主产区推广促销。我作为潮州菜烹饪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亦受邀赴现场,以荔枝为材制作几道菜肴,添一缕人间烟火于活动中。于是提前构思了几款富有潮州风味的荔枝菜式,在现场采摘鲜果进行烹制。

长枪短炮纷纷聚拢,热闹非常。不少网红边尝边直播,津津乐道荔枝入馔之妙。尤其是“荔枝炒鸭肉”这道菜,原料刚备好置于台上,便引来众多好奇目光——“这样的搭配能好吃吗?”而尝过之后众人的惊呼赞叹,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水果入馔虽属小众,却是当下的饮食潮流,更是潮州师傅的拿手好戏。厨艺的高下,往往就在对食材的理解与火候的把握之间见真章。鲜荔入菜,能为菜肴增色提香,而潮州师傅以荔枝为材,更暗合“因材施火”的道理——炒青菜需猛火快炒保其脆嫩,炖肉类则靠慢火久煨至酥烂,哪怕初次尝试未知食材,也能循门道而试之。

此际正是鸭肉最为丰腴之时:经暖季滋养,啄食水草虫蚬,鸭肉变得饱满滑嫩,出肉率也高于往常,拆肉来炒不仅分量足,且不易老化;风味物质也尤为丰富,炖则出味,连骨缝都透着清甜。更难得的是此时鸭肉补而不腻,正是顺应天时的滋补佳品。取当季熟透的荔枝与之相配,初听新奇,细品却是老一辈“因时施膳”的饮食智慧——什么时节吃什么,怎样搭配才顺时令、合脾胃,早已融入日常的选择之中。鸭逢旺季正得味,荔枝当令清甜足,两相成就,既凸显本真之鲜,又深蕴应季而食的熨帖,这便是潮州菜藏在灶火烟气中的通透智慧。

选本地光鸭,剔骨取肉,去皮后片成约二毫米薄片,以清水漂净血水,待水由浊转清,再沥干入碗,加盐、味精,略施薄芡(以生粉水轻抓),动作需柔如哄孩,避免肉质收紧。静置一旁,候其缓缓入味。

荔枝去壳去核是粗中见细的功夫——核与肉粘连紧密,需用指甲顺缝轻抠,急则带肉,损其完整。唯有取出完颗果肉,方能彰显潮州菜“粗料细作、用料精致”的特色,为菜肴添彩。处理好的荔枝肉泡于热糖盐水中,咸甜淡至刚好能尝出底味为止,既防炒时走味,又使甜中隐约透出咸香,相得益彰。

炒制此菜,润锅是关键一步,是避免粘底的前提——锅须洗得极净,大火烧至干热起烟,注入冷油迅速摊开即倒出。重新下油,中小火烧至四成热,见油面微起小泡,便下鸭肉滑至刚断生立即捞起:若待全熟再起,再经复炒肉质易老,口感如橡皮缠齿。

原锅留底油,中火爆香姜丝与红椒丝。姜丝不宜过细,略粗更出味,且需煸至边缘泛金;红椒切丝主要为增色提亮。鸭肉回锅,加入泡椒汁、糖、生抽,快速翻匀,使调料充分裹附。再下芹菜段——只取梗部,弃叶免苦烂,长短匀切,增一分脆爽清口。最后放入事先沥干的荔枝肉,大火猛炒,淋少许清水以增锅气。听锅中嗞嗞作响,荔枝甜香、鸭肉鲜醇与芹菜的清爽顿时迸发。临起锅淋少许尾油,增光泽,提明艳,装盘即得。

此菜上桌,食不宜急。先夹块荔枝,再配鸭肉,细嚼慢品。甜、鲜、脆,层层交融,比单吃任一味更有意趣。荔枝肉圆润饱汁,甜中带咸;鸭肉嫩滑无渣,堪媲贵妃之肤。姜香、荔甜、芹爽,辅以泡椒汁微酸轻辣,咸、甜、酸、香、涩,五味和谐,引人回味无穷。

潮人治馔,重在把握时令之鲜。老话“食不厌精”,其精不在价昂,而在搭配之妙、制作之功——配得合宜,寻常食材亦能唱出一台好戏。

想来《长安的荔枝》中,杨贵妃盼的是那口鲜;而今人追逐荔枝,却多了一份遐思与出新,令此时的荔枝,红得更具风华。

其实水果入菜,贵在“搭”而非“炫”。如荔枝之遇鸭肉,甜不压咸,辣不夺鲜,微辣更可去腥提味。各自守真,又彼此成就,正如世间所有和谐之共鸣,从来不是独放异彩,而是你知我品、我懂你涵的默契与共。

??陈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