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辉在制作手拉壶

陈辉在制茶

陈辉的作品 谢钢凯 摄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这盏始于宋明的茶汤,承载着八百年潮州文脉的醇厚。2008年,潮州工夫茶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中国茶道活化石”的技艺,在新一代传承人手中焕发出时代生机。潮州老字号“陈韵堂”主理人陈辉,正是这样一位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守艺人——他以国家职业一级评茶师、国家职业一级茶艺师的专业眼光,以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文化使命,将潮州工夫茶的“技”与“道”凝练为可触可感的当代实践。
茶韵匠心:
从凤凰山到国际舞台
陈辉的茶路始于1997年。受父亲影响,他从小浸润在茶香中,最终选择将爱好变为一生的事业。“陈韵堂对我而言,是传承潮州工夫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个人匠心与事业追求的集中体现。”在他看来,潮州工夫茶的基因并非单一的“技艺”或“形式”,而是由“精于工、敬于茶、和于人”交织而成的文化密码。
为守护这一密码,陈辉深入凤凰山核心产区,在乌岽的老茶园中精选原料。“好的茶叶必须从源头开始把控。”他介绍道,鸭屎香单丛茶正是源自这些地理环境优越的老茶园,制作出来的茶叶香味和韵味俱全。比起他人,陈辉多了一道工序——高压静电除杂质,“让茶叶更干净卫生”。他坚持传统炭焙工艺,一年内对茶叶进行三道以上炭焙,优质茶叶更是不计成本地用乌榄炭精心焙制。“这样茶叶更稳定,不易返青,入口醇香。”
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评茶赛事,连续三年获得本地权威评比茶王,更斩获“中国茶界奥斯卡”中茶杯茶王殊荣。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对茶叶品质的追求和对工夫茶文化的深刻理解。
流量传道:
多元身份的当代茶人
身为《地理标志产品潮州手拉朱泥壶》地方标准第一起草人和《单丛茶》系列省级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辉从行业高度规范品质把控。陈辉认为,潮州工夫茶的核心在于守住“技”与“道”的灵魂,在他看来,潮州工夫茶不同于其他茶道的高冷,而是扎根市井,是家家户户逢客必泡茶的习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日常。“我们的壶是为单丛茶而生,我们的工夫茶器是为单丛茶而存在。因为我们潮州有茶、有器、有茶艺,才构成了我们特有的潮州工夫茶。”
作为“茶界网红”,陈辉对流量传播有着独特见解。“流量是手段,传承才是目的。”他认为,新媒体的流量逻辑与茶文化的厚重底蕴并非对立。关键在于用流量吸引关注,用专业留住受众,让“刷到一条茶视频”成为探索茶文化的起点,而非终点。
“潮州工夫茶的活态延续,关键是让‘严谨技艺’成为可触摸的日常,让‘和敬精神’融入当代社交,让‘烟火气’在创新中持续生长。”陈辉说,“它不应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该是潮州人茶杯里不断续上的热茶——既带着老祖宗的温度,也映着当下的生活。”
在陈辉身上,我们看到了潮州工夫茶传承的新范式:既深耕传统,又拥抱时代;既恪守匠心,又善用流量。
□文/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丁汝樱□图/陈辉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