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白璧青丝与发菜豆腐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07版:今日闲情       上一篇    下一篇

□谷夫

中国菜肴讲究命名的文雅和好兆头。就是佛寺的素菜,也不例外。

1962年秋,郭沫若先生到福建厦门南普陀寺游览。游览告一段落,有关方面设宴招待郭老。席间,郭老对南普陀寺的素斋,赞叹不已。其中,一款命名为“白璧青丝”的发菜豆腐汤,尤其受到来自北京的客人青睐。

我们知道,发菜是一种野生的陆地藻类植物,主要产于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很像人的头发,所以叫“发菜”。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比鸡蛋和肉类高,还含有钙、铁、磷等矿物质,有补血、降压、壮骨、健牙以及清凉降火的功效,作为素菜的原料当然珍贵。何况,在广东、福建话里,发菜与“发财”、“发彩”的声音相近,“发菜豆腐”就是“发财多福”、“发财致富”的象征。所以,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宴会上经常要上这道菜,以示食客们兴旺发达、万事吉利,办宴的主客双方都高高兴兴。

由于豆腐与白玉板相似,故称“白璧”,古时妇女的头发称为“青丝”,所以“发菜豆腐”被称为“白璧青丝”是再文雅不过的了。难怪得到文豪郭沫若的关注。

关于“白璧青丝”的前身“发菜豆腐”,还流传着另一个生动的故事。

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一户农民家里,农民请他吃菠菜炒豆腐。豆腐洁白如玉,柔软细嫩,适口清爽。皇帝吃后,深觉味道好极了,因为他在皇宫里从来没尝过这么好吃的菜肴。

皇帝好奇地问道:“这碗菜叫什么?”

这个粗通文墨的农民侍候这个贵人(当然他不知道眼前的宾客是皇帝)吃饭,本来就诚惶诚恐,怕招待不周。见问,想到此菜的原料菠菜根茎红叶子绿,豆腐又是白生生的就像白玉,就随意胡诌了个好听的名字,回答说:“这是‘红嘴绿鹦哥炒白玉板’。”

皇帝听后,觉得菜名也不错。待回到皇宫后,便叫御厨做一碗这样的菜。

可是,御厨不知道这种菜是用什么原料做出来的,只好在那句“红嘴绿鹦哥炒白玉板”的字里行间兜来转去穷琢磨。结果,只能望文生义,把活鹦哥宰了,掺进真的白玉板烹煮。

然而,鹦哥肉煮烂了,白玉板却依然硬邦邦的,待端上给皇帝品尝时,皇帝气极了,一怒之下以“欺君之罪”将这个御厨斩了。可怜这个御厨死得不明不白。

后来,有位福建籍的朝官出自好心,怕牵连更多无辜的厨师惹祸,斗胆向皇帝奏章,说他可以指导厨师将“红嘴绿鹦哥白玉板”的风味做出来,奏章获准。结果他代之以自己的家乡菜“发菜豆腐”供奉皇帝,皇帝吃了,觉得味道佳美,不逊于以前的“红嘴绿鹦哥炒白玉板”,于是晋封了这个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