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园·松庐:一方宅院里的百年文脉
日期:08-25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水榭亭台清雅脱俗。

饮光阁旁古树苍劲。

莼园给人一种悠然入画之感。

莼园方亭与周边的有熊酒店相映成趣。

松庐凹斗门融合西方建筑风格。

天啸楼曾为粤东地区最大私人藏书楼。

松庐内展现潮州传统建筑魅力。

莼园内饶宗颐所书对联《画中游》。

莼园建筑精巧,错落有致。

穿过潮州古城的寻常巷陌,目光掠过这座朴素的门楼,谁能想到,一方宅院里,竟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百年文脉?
位于下东平路305号的名人故居,原属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父亲饶锷先生,名为“莼园”。上世纪50年代,旅泰华侨黄景云先生买下了这座宅子,从此“莼园”更名“松庐”。
“松庐”占地面积约960平方米,分为主宅第、天啸楼、后花园三大部分,在潮州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洋建筑和苏州园林特色。从整体上看,建宅子的这一块地并不是方方正正的矩形,所以它的大门没有坐落在中轴线上,不过丝毫不影响其传统的“四点金”格局。
穿过西洋装饰风格的凹斗门,大厅之上,长案方桌、字画、太师椅,每一件陈设都在诉说“合家平安”的朴素祈愿与世家风范的端庄持重。
跨过正厅,后面就是著名的“天啸楼”。天啸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这点饶锷先生在1929年该楼落成时写了《天啸楼记》:“自然之声谓之声,不平之声谓之啸……是虽生际乱世使然夫?宁非天之啸欤?”饶锷先生当年在这里收藏了古今中外各种书籍十万多卷,为当时粤东地区最大的藏书楼。
饶锷先生于此皓首穷经,编纂《潮州艺文志》,虽壮志未酬身先逝,却为后世点燃了不灭的灯火。正是在这浩渺书海中,少年饶宗颐承接父志,七百余日夜埋首,钩沉索隐,终成巨著。天啸楼,是知识的圣殿,更是学术薪火相传的起点。
书香之外,更有园林寄情。绕过天啸楼,便是饶锷先生精心营造的莼园。这处仿苏州园林又独具潮韵的“水石庭”,是主人修身养气、启迪智慧的所在。园中点睛之笔《画中游》对联——是饶宗颐先生十四岁时的妙笔!少年才情,超凡脱俗,其日后学贯中西、意境高远的格局,似乎在此已见端倪。
时代流转,文脉不息。黄景云先生购得此宅后,易名“松庐”。新知遇旧韵,黄景云先生借此宅名“松庐”出版谜著《松庐谜话》,饶宗颐先生亲自为其题序,续写着文化交流的佳话。
2016年,在黄景云先生后裔和饶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下,湘桥区政府启动“名人故居修缮项目”,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和文物保护标准对该故居进行修缮。
2023年,潮州与万科集团携手,围绕故居周边布局“有熊酒店”,打造下东平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项目,进一步丰富古城“住、食、行、游、购、娱”链条。
在光阴的长河里,这座深巷中的宅院,正以其不朽的文化灵魂,点亮古城新的时光。
□文/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佳涛
□图/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锶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