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幼梅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三毛笔下的时光流转,恰似老年夫妻生活的诗意注脚。而电视剧《知否知否》中那句“日子过得像细雨,慢下来才有味道”,更是将暮年生活的真谛娓娓道来——当岁月染白双鬓,放缓脚步,细细品味二人世界的美好,才是人生后半程最珍贵的礼物。
且看张叔和李姨的故事。退休之初,他们主动接过照顾孙子的重任,化身“带娃劳模”。清晨六点,李姨便在厨房忙碌,为全家准备早餐;张叔则奔波于菜市场与家中,负责采买与打扫。日复一日的操劳,让二老的身体亮起红灯:李姨腰椎间盘突出,疼得直不起腰;张叔血压居高不下。更令人唏嘘的是,琐碎的家务像一堵墙,隔开了二人的交流。一次因作业本弄湿的争吵,让他们想起杨绛先生的话:“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他们恍然惊觉:自己的生活不该只剩疲惫与争执,也应有属于彼此的温情时光。
于是张叔和李姨与儿子儿媳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家里经济条件本就很宽裕,平时请得起保姆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老两口可住回原来的房子,他们决定只在周末帮忙照顾孙子。从此,他们生活的齿轮便悄然转向温暖的方向。每天清晨,两人会一起去公园晨练。张叔打太极拳,李姨跳广场舞,结束后,他们手牵手去喝一碗热乎乎的豆浆,吃几根香脆的油条,聊聊家长里短。傍晚,夕阳西下,他们漫步在小区的林荫道上,回忆年轻时的趣事。有时,李姨会指着天边的晚霞,笑着说:“老张,你看那晚霞多像我们结婚时你送我的红盖头。”张叔则会轻轻握住她的手,深情地看着她。
他们还爱上了追剧。每当有好看的电视剧播出,两人就会早早吃完晚饭,依偎在沙发上,备好水果和零食。看到感人的情节,李姨会忍不住落泪,张叔就及时小安慰;看到有趣的片段,两人又会一起哈哈大笑。张叔还特意买了一台数码相机,记录下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一次,他们去郊外游玩,李姨站在盛开的花丛中,张叔举起相机,定格下了李姨灿烂的笑容。照片洗出来后,李姨爱不释手,逢人就展示:“你看,这是老张给我拍的,好看吧!”
同楼的陈叔和吴姨,亦用默契书写着晚年浪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吴姨每天买菜做饭,而陈叔就会洗碗和拖地等,生活事务方面他们谁都不偷懒,分工合作操持家务。老夫妻俩晚饭后携手散步的身影,成为小区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更令人羡慕的是,陈叔熟通潮州音乐,擅长拉二胡、扬琴,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调琴师,在他的影响下,吴姨晚年学会了唱潮剧。尤其在退休后,他们还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作为艺术工作室。每天,两人总会有几个小时呆在这个小天地里,一个挥手弹琴,一个开嗓唱曲。在《花好月圆春常临》的旋律中,在《往事如烟不可追》的沈园意境中,在“春风践约到园林”的唱词里,演绎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诗意人生。
人到老年,夫妻相守更像是一场修行。小区里还有一对老夫妻,大爷腿脚不便,大婶就每天推着轮椅带大爷去晒太阳。他们会在阳光下静静地坐着,有时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紧紧握着对方的手。偶尔,大爷会指着天空说:“老婆子,你看那朵云像不像我们年轻时养的那只猫?”大婶便会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温柔。这温柔似河水,流淌着跨越岁月的深情。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句歌词,写满了老年夫妻朴素又浪漫的情怀。梁实秋曾感慨“最美不过夕阳红”,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们,用相濡以沫的坚守,印证着这句动人的话语。他们的爱情,没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轰轰烈烈,却如汪曾祺笔下的人间烟火,在一粥一饭、一朝一夕中,温暖绵长,历久弥新。愿每一对老年夫妻,都能在人生的后半程,放下不必要的牵挂,尽情享受二人世界的美好,让夕阳的余晖,照亮相伴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