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阿伯与阿爷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7版:百花台       上一篇    下一篇

丘玉麟先生编注的《潮州歌谣集》,其中有两首刻画人物的堪称经典,其描述人物生动传神,入木三分,我一直认为它达到了中国民谣的高峰。

其一:《天顶飞雁鹅》

天顶飞雁鹅,

阿弟有阿兄无。

阿弟生仔叫阿伯,

阿伯听着无奈何。

收拾包裹过暹罗,

来去暹罗牵猪哥。

赚有钱银多少寄,

寄返唐山老婆。

我们这位前辈乡亲阿伯,在人多地少的潮州,一直在努力耕作,但日子并不好过。村里比他年轻的同辈人,娶妻生子,小孩都懂得与他打招呼了,他却因家贫讨不起老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家乡不能实现娶妻生子的理想,他另寻出路:过番!

他毅然决然,告别乡井,辞别乡亲,一条浴布,上红头船,迎风击浪,九死一生,终于到达暹罗国。

昔先的潮州乡下,职业单调,无非男耕女绣。到外国谋生,没其他技艺,他一点不担心,不像前辈过番人去码头当搬运工,去山芭开荒,他选了在当时被认为是低贱的职业,养一只种猪为人家的母猪配种,成为一名牵猪哥。他显然认识到职业无贵贱!

赚了钱,是多是少,不时寄一点回唐山,让亲人存着,最后,终于回来,落叶归根,娶妻生子,理想实现。

这是一个底层潮人,没成就什么光辉事业,没拥有多少耀眼财富。但他自重自爱,艰苦奋斗。其人格是高大的,人品是高尚的,他是我们潮人的典型。

八行诗,54个字,写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从艺术上评,能不令人叹服?

其二:《某家阿爷嘴阔阔》

某家阿爷嘴阔阔,

尺二辫仔须二撇。

勾结烟友三十人,

每夜轮流各一宿。

入门尚未食烟茶,

倒落烟床戏就喝(打哈欠)。

左畔四,右边三,

好像咸鱼两畔烙。

烟瘾过足有精神,

说起书史大哗叱!

半夜听见卖鱼生,

想食鱼头熬番葛。

食到醉饱转回家,

八字脚马拨呀拨。

阿四擎灯头前行,

去到门脚屎就泼。

虽是黉门一秀才,

看来人品太过绌。

这位留着长辫的清朝人,人称阿爷,当然是出身殷实人家。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弄得个秀才名分。他却不珍惜,生活放荡,染上恶习,成了个鸦片烟鬼。勾结三十个老烟鬼,一个月中,每夜轮流到各户去吞云吐雾,横生散死。一进门,立即往烟床上躺。吸鸦片有专用坑床,吸食时要躺下作半斜月状。抱着长长烟枪,侧身向左吸两口,翻身向右吸几口,那吱吱唧唧的烟火声,像极了我们在鼎里烙咸鱼,看了令人恶心。

这位阿爷过罢烟瘾,精神十足说起书史文化来,满口孔明刘备,又从蔡文姬说到陈圆圆!

正在兴头上,门外远处传来人家推销鱼生的叫卖声,夜正浓,肚也饿,想起要吃鱼头熬番葛。

终于酒足饭饱夜也深,该回家了。踏出门,行的是八字步。注意啊,一名秀才的身份,行路不可能像戏台上的丫头,急匆匆的碎步,要像县太爷一样的方步!放心慢行吧,前面有家丁阿四提灯引路,阿爷甚至想哼二句潮曲《薛仁贵回窑》,怎奈肚子不争气,正极力忍着,可肚子不听话,噗的一长响,水状排泄物泼了一裤裆。

民谣作者轻轻一句,想给点面子显示他的秀才身份,但好话说不出口,还是认为他人品太差。

二首潮州民谣,两个生动人物,一正一反,有趣有味有启发。一个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一个是我们唾弃的败类。如此活灵活现,如此深刻生动,高手在民间,信然!

在潮州,上了年纪,最好让人叫阿伯,千万别让人称阿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