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末梢”变为服务“前哨”
日期:08-22
潮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丁玫实习生蔡纯)近年来,霞光村以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文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组织体系延伸、茶文化调解、文化活动浸润等多元举措,激活治理内生动力,构建起和谐有序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霞光村建立“村党支部-党员-党群共治”的组织体系,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党员、团员、驻村工作组、村民代表等志愿力量,推动一般矛盾纠纷“家门口受理、就地化解”,实现组织覆盖全域延伸、多元力量深度融合。
霞光村推行“干部夜访”机制,组织镇村干部组团下沉,通过错峰走访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将基层治理“末梢”变为服务“前哨”,有效填补“白天人难找”的治理空白,推动工作从被动处突转向主动预防、从上访等待转向下访服务,显著提升治理温度与精度。今年以来,镇、村干部累计接访走访群众420人次,推动了风貌整治、绿美生态、平安法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霞光村通过网格化管理整合“两委”干部、工作人员、网格员及驻村工作组等力量,构建“小问题网格内解决、大问题逐级上报”的闭环治理体系。提升矛盾化解效能。
党群服务中心那间飘着茶香的调解室,如今成了村民们化解心结的“暖心角”。霞光村用好“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在坚守法治的刚性标尺的同时,借助“以茶为媒”的柔性智慧,引导当事人围坐党群服务中心茶席,在茶香氤氲中拉家常、卸心防,以坦诚倾诉打通心结,找到矛盾化解的共鸣点。
走进霞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书架上各类书籍摆放整齐,墙上展示着村规民约和文明家庭事迹。
霞光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重要载体,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通过在全民阅读、文明宣讲等特色活动中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文化浸润日常、滋养人心。霞光村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浸润式的文化培育,于潜移默化中涵养出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淳朴民风,既让传统文化在教化群众、凝聚人心、引领乡村善治中充分彰显独特价值,也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今年以来,霞光村已累计举办文明实践活动10次,吸引200余人参与,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为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格局提供了持久的人文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