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听杨方笙老师一堂课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7版:百花台       上一篇    下一篇

□佘桂堂

认识杨方笙老师,是在1966年下半年,我刚上高二。那时学校从培养学生特长出发,组织了多个课余兴趣小组,我参加了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当时是隔周星期三举办一次讲座,第三次讲座的主讲就是杨方笙老师。杨老师不是我班的科任老师,以前听人说过,杨老师原来是潮安高级中学的校长,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上世纪50年代在潮州就很有名,后来被调到潮安一中任语文老师……当时我心里非常期望着这场讲座的到来。

那个周一,我从洪章老师处听到讲座的题目是“潮州歌谣”,主讲人是杨方笙老师,心里觉得有点奇怪——一个外省人讲潮州歌谣,使用普通话呢还是用潮州话?杨老师能用潮州话吗?在期待和怀疑的心情中,终于迎来了周三下午的讲座。

讲座设在山腰的一间教室里,听讲的学生有二十多人,同学们一下课就蜂拥而至,却不料杨老师早已在教室门外等候。上课了,杨老师用粉笔在黑板写下“潮州歌谣”四个字,接着用带点川腔的普通话开始讲课,他讲了民歌的一般特点,又讲了潮州歌谣的特色。时隔数十年,当时讲课的内容大多已经淡忘,但杨老师强调的潮州歌谣“起兴”和“口语化”等两个特点,我却至今仍能记起。更让我惊奇的是,杨老师当时竟然用潮州话念起了潮州民谣《天顶飞海鹅》:“天顶飞海鹅,阿弟有亩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了无奈何。收拾包裹过暹罗,走去暹罗牵猪哥,赚有钱银多少寄,寄返唐山娶老婆。”杨老师的潮州话并不标准,但同学们听后却高兴地笑起来。杨老师分析说,“天顶飞海鹅”是全首歌谣的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歌谣的发端,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而整首歌谣全部用潮州民间口语写成,朗朗上口,道出了先辈潮州人“过番”的无奈与辛酸。

还记得我当时全神贯注,生怕错过杨老师每一句话,随着他的讲解,我慢慢领会了潮州歌谣的妙不可言,也解开了老师究竟能不能讲潮州话的疑虑。能聆听杨老师的讲座,真是幸运。

讲座结束后,杨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人写一首潮州儿歌。我按照要求,在一周后交了作业,题目是《中国有了核武器》,全文如下:“莿仔花,白披披,阿公早起笑眯眯,公啊公,你个做年乡欢喜?阿公呾:昨夜听广播,中国有了核武器。”后来杨老师把我的习作推荐给学校,作为当时全校各年级下乡助收出墙报的稿件。

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杨方笙老师的这一堂课,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