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用“超声之眼”为患者拨开迷雾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6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谢伟超医生在研究病例。

在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总能看到一个专注的身影:他手持探头,目光如炬,在黑白图像中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三十年如一日,他用“超声之眼”为无数患者拨开迷雾,他就是医技科副主任、科室负责人谢伟超主任医师。

精准诊断:

黑白影像中的“火眼金睛”

1995年,谢伟超从汕头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怀揣着治病救人的理想踏入医学殿堂。在那个超声医学尚属新兴学科的年代,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操作性强,是临床医生的‘第二双眼睛’。”谢伟超回忆当初选择超声专业的初衷。

为了练就过硬本领,他先后赴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那时候白天跟着老师学习,晚上就泡在图书馆看文献、研究病例。”谢伟超说,为了掌握心脏超声的复杂切面,他常常对着模型练习到深夜。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谢伟超从一名普通医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如今,他不仅熟练掌握腹部、妇产、心脏、浅表、血管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更擅长介入超声及妇产超声,以及胎儿产前超声检查。

在同行眼中,谢伟超是出了名的“细致派”。他常说:“超声医生的责任重大,我们的每一个判断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

两个月前,一位孕妇来到市中心医院检查。此前她在其他医院检查均被告知胎儿正常,但谢伟超在仔细扫查后发现胎儿存在单纯性继发腭裂——这是一种发病率仅为0.04%-0.25%的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极低。经过引产证实,诊断完全准确。患者家属感激地说:“要不是谢主任的‘火眼金睛’,我们可能要面对更大的不幸。”

这样的案例在谢伟超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他主持完成了《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项目,大大提高了肝脏肿瘤的早期检出率,获得2021年度“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而《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等项目,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精准导航。

技术创新:

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头雁”

作为科室负责人,谢伟超深知“独木难成林”的道理。他带领团队将科室细分为超声介入治疗及心脏、妇产、腹部及血管与浅表、肌骨、儿科等多个专业组,推动亚专科精细化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不仅开展常规超声检查,还率先在潮州地区开展肝脏肿瘤消融、甲状腺结节消融等先进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潮州地区空白。“过去患者要做这些手术得跑广州,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谢伟超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

目前科室已常规开展心脏造影、肝脏造影、输卵管造影等前沿检查,并即将开展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其他实质脏器肿瘤消融术。“我们的目标是让潮州的超声诊疗水平与省级医院接轨。”谢伟超表示。

在谢伟超看来,培养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科室每周有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谢伟超会组织年轻医生分析疑难病例,分享最新文献。他鼓励年轻医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支持他们开展科研项目。如今,科室已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

作为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潮州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谢伟超积极推动全市超声质量控制与同质化发展。“希望全市超声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

医者仁心:

用温度传递医学人文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中的一句名言,也是谢伟超常挂在嘴边的话。

“看病不是商品买卖,不是多花钱就一定能治好。”谢伟超常对年轻医生说,要当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广泛的知识理论基础,良好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还要有细心入微的工作态度,更要有爱心、同理心,理解患者的焦虑与期待,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和广大患者。他回忆起一位肝癌晚期的老人,在明确诊断后,老人反而平静地说:“谢谢医生告诉我实情,让我有时间安排后事。”

三十年从医路,谢伟超用执着与坚守诠释着医者仁心。从黑白影像中探寻生命密码,在方寸屏幕前守护患者健康,这位超声医学的“生命侦探”依然在书写着属于他的医者传奇。正如他常对年轻医生说的那样:“我们的探头不仅能看到病灶,更要看到背后的人。”这或许正是谢伟超三十年如一日坚守超声诊断台的最好注解。

文: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铿通讯员蔡希凡

图:市中心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