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愚不可及”与“悾丁”

日期:08-17
字号:
版面:第04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曾楚楠

近读《“愚不可及”原义是什么》一文,知道“以前一直以为,‘愚不可及’的意思是,愚蠢到别人都比不上,无比愚蠢的地步。”作者在查证《论语》以后,改变了想法,认为“这个词简直古今异义到了截然相反的地步。”(文载《秋光·长寿生活》2024.08.总第797期)

其实,1997年4月版《汉语大词典》[愚不可及]条中,已经对古时作了该词条必要指出:“旧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语本《论语·公冶长》:“(孔)子曰:‘宁武子(据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注释]中说:“卫国大夫,姓宁,名俞。”[译文]中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节,便装傻。([注释]中说:“愚——(汉)孔安国以为这是‘佯愚似实’,故译为‘装俊’。”)他那聪明,别人赶得上;那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

《“愚不可及”原义是什么》作者(可惜是“匿名”)亦说:“(宁武子)在该显露智慧的时候表现才能,这是别人也能做到的;他在应该装糊涂的时候表现愚笨,这是别人很难做到的。”于是他发了一番感慨:“原来‘愚不可及’的人非但一点也不愚蠢,反而还极度聪明,聪明到没人能够比得上。”

《论语·泰伯》篇还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译注》[译文)云:“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无能而不讲信用,这种人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汉语大词典》:“侗:幼稚无知。”除引《论语》“侗而不愿”以外,还增加了宋·曾巩《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若臣者,侗然固陋,眇尔穉蒙。”等等。愿:质朴;恭谨。《书·皋陶谟》:“愿而恭。”唐·孔颖达[疏]:“愿者,愨(,恭谨;朴实。)谨良善之名。”(杨伯峻先生“侗而不愿”作“幼稚而不老实”;“悾悾而不信”作“无能而不讲信用”以释之)。

据《汉语大词典》“悾”字(kōng,潮音读[控])有二个主要义项:1.诚恳。(往往加一个字“悾”成“悾悾”。且引《论语·泰伯》篇[同上引文],还加宋·邢昺[疏]:“悾悾:愨也。谨愨之人宜信而乃不信。”《后汉书·刘瑜传》:“臣悾悾推情,言不足採。”唐·李贤注:“悾悾,诚恳之貌。”2.空虚。宋·戴侗《六书故·人六》:“悾,中无所有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五:“悾者,空也,空而又空,无一长实之谓。”《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唐·陆德明[释文]:“空空,郑(司农)或作‘悾悾’。”(《论语·子罕》篇该节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本节[译文]如下:“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告诉他。”)

潮人倾向于第二种主义项,即“空虚”义项的解释。南宋的朱熹自元代开始,其理学理论等学说,特别是《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成为士人的必读之书,明、清两代如之。朱子注《论语》说过的话,自然可信,包括《子罕》篇。由此,潮人多相信“悾者,空也,空而又空,无一长实之谓”的话。

从潮谚“悾丁”出发(“悾丁”指生为男子汉,却是无用之人【有点类似上海话讲的“250”的人】,从“悾者,空也”定义再引申一下)。说起“悾丁”,使我想一件事来:

1971年,我已经30周岁了(当年的政策是只准报户口,不安排工作)。心有不甘,独自向劳动局写了一份申请报告。1973年1月,我以虚龄已33岁的身份去当二轻文化用品厂“学徒工”。车间主任见我是个“读书人”,有心照顾,安排我在作业簿上钉钉书钉的地方敲平(潮州话叫“控钉”,与“悾丁”同音)。主任说:“这是最轻松的工作,每个月难得摊上这个‘工课’(潮语‘工作’叫‘工课’)。名叫‘控钉’(与“悾丁”同音),与你的为人无关。”

潮谚说:“某人过‘悾丁’。”(表示“某个人[“过”字,潮语作副词使用,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有“过于”“过分”“过头”的意思。]过分无能”(用杨伯峻先生的[译文])。“块形‘悾丁、悾丁’。”(表示“他的形象一副低智商的样子。”)……等等。

总之,“悾丁”一词,是个贬义词语,给人以“无能”“低智商”“二百五"的感觉。这从《论语·泰伯》“悾悾而不信”,《子罕》篇“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处引申。

可见,地方方言是个宝库。“悾丁”一词,查遍了手头的工具书,渺乏踪影(包括《近代汉语词典》《明请俗语辞书集成》《诗词曲语辞汇释》《通雅》《广释词》……等),了无迹象!谨俟识者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