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飞
酷热难耐的夏日,汉武帝时常会给大臣们赏赐些肉。有一回,负责分肉的官员许久未到。等不及的东方朔,自行拔剑割下一块肉,对同僚们说道:“伏天酷热,理应早点回家避暑,容我先行领受天子的赏赐。”说完便把肉包好揣在怀里离开了。后来汉武帝问起此事,东方朔巧妙地自我称赞:“接受赏赐而未等诏令,这是臣的失礼,然拔剑割肉之举,彰显了壮士的气概,割肉不多展现出廉洁,拿回去给妻儿享用则体现了仁爱。”汉武帝听后放声大笑,不仅没惩罚他,反而又赐给他一石酒和百斤肉。这段趣事在《汉书·东方朔传》中有鲜活的记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里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人们纷纷扯起袖子遮住脸,匆忙奔走寻觅凉爽的荫蔽之处。避暑时的急切模样跃然诗间,与诗中‘独有禅师不出房’的笃定形成鲜明对比,禅师不为外界炎热所扰,秉持心静自然凉的那份超脱境界,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正如古人所言,嵇康在竹林打铁,即便火星四处飞溅,闲暇时依然弹出了清越的琴声;苏轼被贬至偏远酷热之地,仍能开开心心地品尝荔枝,写下‘不辞长作岭南人’豁达坦然的诗句。他们并非感受不到炎热与困苦,而是将生活的炽热,在心中转化成了伏日里别样的情致。
伏日年年酷热,然每个人消暑的方式不尽相同。古人依靠摇扇子、睡竹席、喝凉茶来解暑。而我们也不妨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片刻闲暇:泡上一壶香气四溢的雨前龙井,聆听舒缓的古琴曲,抑或是在黄昏时分,沿着护城河走一走,散散心。当我们不再被外界的燥热左右,心底便会油然而生一片清凉的天地。即便烈日高悬,也无法磨灭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无法蒸发我们内心的那份淡定。这份心境,才是炎炎伏日里最为难得、最为持久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