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茂
从潮州市区沿韩江向北眺望,凤凰山脉绵延起伏,如一条青龙盘踞天际。最高峰凤鸟髻巍然耸立,周围群峰叠嶂,宛如披着一袭翠绿锦缎。大雨初霁时,厚重的云层缠绕山腰,雾气氤氲升腾,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云移景动间,山与天的界限在光影变幻中模糊,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站在凤鸟髻或天池边看云海,望及天边,云飘峰现,尤为壮观。这巍峨山脉的景色变幻,令人心驰神往。可谁曾想到,这里的人们曾一度渴望离开她的怀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凤凰山脉是另一番模样:稀疏的树木勉强覆盖着裸露的怪石,山坡上荒草丛生,蜿蜒的泥巴小路崎岖难行,交通闭塞。粮食歉收,稀少的果树和经济作物凑在一起,也难以维系附近山民的生计。春荒夏乏时节,山民们常要面对"灶冷炊烟断"的窘境。集市五天一趟,有时间隔更长,赶集要翻山越岭,看场电影更是季度性的奢侈。那时,山里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走出大山——或许能吃饱饭,或许能改写命运;姑娘们也都盼着嫁到山外相对富庶的平原地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深山,山外的世界向山里人展开了一幅希望画卷。打工、做小生意等能增加收入的门路,激励着山民们奋发图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造生产环境,创造美好新生活。
如今的大山,早已旧貌换新颜。原始森林与生态保护区连成一片,苍翠的林海绵延不绝。山间清泉叮咚,掬一捧饮下,甘洌如饴。晨曦微露时,百鸟争鸣,或清脆悦耳,或婉转悠长,仿佛在演奏森林交响曲;暮色四合之际,归鸟的啼叫又为山林增添几分诗意。唯有正午时分,偶尔传来几声凄厉的鸟鸣,与这仙境般的景致不甚相称。
现在的大山不仅风光旖旎,各种鲜果更是声名远扬。春日的枇杷晶莹剔透,橙黄的果皮下隐约可见莹白的果肉,望之便口舌生津;初夏的杨梅红得发紫,酸甜适口,轻轻一咬,饱满的汁水便在唇齿间迸发;盛夏的黄皮果虽小但味浓,独特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赞叹,放在山里的荔枝园里同样贴切。秋日的本地龙眼小巧玲珑,清甜不腻;冬天的橄榄和柑橘,则承载着潮汕人"吉祥如意"的美好祈愿。凤凰山脉,山南山北产百果,一年四季都有应季水果,每一种佳果都惊艳着人们的味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凤凰山脉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昔日的穷山僻壤已成富裕的新农村。宽阔的柏油路取代了泥泞小道,整洁的村居点缀在茶园与青山绿水间。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和远方游客专程前来,感受这"天然氧吧"的清新气朗,体验茶乡之美与和谐。更有都市姑娘带着现代知识与梦想,主动走进这片希望的山野,融入山村生活,为这幅美丽画卷添上更绚烂的色彩。回望山里,人们不由得感叹:山的那边,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