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群
老蓝是我以前在中学任教时的同事,我们都教语文。他比我小七八岁,现在也年过80了。
他喜欢散步,住处离我家不远,往往顺路就来喝茶闲坐。我们之间是无话不说的老朋,其实,也没多少话可说,因为彼此的知识积累,经历见闻都差不多,说不出于对方有价值的话,不如静坐。
我喜欢这样的朋友,互相思念,无话也相对静坐,这叫陪伴。常常这么一坐二三个钟头,我看我的书,他读他的杂志,真好。
这天下午,我正与蓝老师闲坐,他在翻阅一本《新华文摘》,我在读季羡林的散文集《谈人生》。有人敲门,进来一对年轻的老年人,即刚过60的夫妇。男的叫细弟,女的叫阿三,是我居住在老城区时的邻居,交往也有近30年了,彼此知根知底。这对夫妻现在仍住老城区,开一家庭菜馆,节日和周末才开店迎客,做外来游客的生意。
30年前刚相识时,阿三喜欢来向我借书,她喜欢一些通俗的有故事的读物,细弟则不喜欢阅读,只是陪同前来。
他们进来。我放下手头的书,准备换茶叶冲茶。
阿三拿过我搁下的书,看了看说:“谈人生?这位季什么林是乜人?”我说:“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跟我们的饶宗颐齐名的大学者。”
细弟就说:“老三,你也好读哩。”
阿三说:“有乜好读,大人物有人生,俺鼠虫蛟蚁有什么人生?!”
细弟说:“乜个都有人生,花鸟虫鱼也有人生。”
蓝老师放下杂志,慢悠悠说:“花鸟虫鱼也有一生,但不是人生,是花生,鱼生。”
大家不禁都笑了。
阿三问:“二位老师,究底什么叫做人生?”
我说:“季羡林在这本书中也说他不知什么叫人生,他一论再论三论人生,都在说人性,人与禽兽的区别等等,根本不提一句人生是什么。我看他也不清楚。于我看,人生,就是人的生活。你为生活奋斗和享受的过程就是你的一生、你的人生。”
蓝老师开口仍是不紧不慢,他说:“潮州人说,人生在世,为生为死,就为二件东西,即古语中的食、色二字,为温饱奋斗,为传宗接代结婚,这就是人生。季老书中也说到这一点。我看,大人物的人生不一定辉煌,普通人的人生不一定暗淡。要谈人生,我觉得研究普通人的一生更有趣味。”
他的话点醒了我,我很了解阿三的一生,觉得她的生活经历很有代表性,一时来了兴趣,就说,“我来说说阿三你的人生,一个三字就概括了。你在家中姐妹排行第三,都叫你三妹,小学读了三年,叫你小三;你的侄儿侄女叫你三姑三姨,到街道办的电子原件厂当学徒,人都叫你阿三或三姐,结婚后被人叫三嫂或三婶。丈夫一直叫你老三,街市人都叫你阿三,现在又开个‘阿三菜馆’。这样,从三妹、小三、三姐、三姑、三姨、三婶、老三,最后落足在阿三上,这就是你的生命轨迹,也就是你的人生!”
说到这里,一向稳重的蓝老师拍了一个响掌,喊了一声“好”,说道:这是最有代表性的普通人的一生了,为温饱和培育后代一直奋斗着。阿三,你自己写出来;李老你可编出小戏,人家有“江畔唱歌刘三姐”“井边汲水李三娘”,你来出“古城做菜阿三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