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西游记》中的夏日图景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第07版:今日闲情       上一篇    下一篇

□贺源

暑气蒸腾的午后,重读《西游记》,忽觉书中处处藏着消夏妙方。吴承恩笔下的夏日,既有“火焰山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的酷烈,也有“万顷碧波,千层翠浪”的清凉。师徒四人的取经路,恰似一条穿越四季的旅游风光路线。

《西游记》最著名的夏日场景,莫过于火焰山了。第五十九回写道:“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这般描写,简直是对酷暑最极致的文学想象。

有趣的是,吴承恩写热却不直接写温度,而是通过一系列夸张比喻让人感受热浪:“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这般热力,连铜铁都能融化,读来便觉汗流浃背。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恰似一则夏日寓言。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熄火生风,不正是古人梦想中的消暑神器?当孙悟空最终扇灭火焰山烈火时,“火焰山永熄,风雨调和”,这场面何等痛快!

比起火焰山的酷热,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简直是避暑胜地。第一回描写:“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最妙的是水帘洞:“见一股瀑布飞泉,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万斛珠玑进。”这般景致,光读文字就觉凉意扑面。水帘洞内“翠藓堆蓝,白云浮玉”,“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俨然天然空调房。

吴承恩笔下,众猴在夏日“避暑贪玩”,“跳树攀枝,采花觅果”,好不快活。这般场景,比现代人躲在空调房里刷手机,不知要快意多少倍。

《西游记》中的水域描写,总带着沁人心脾的凉意。第四十七回写通天河:“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这般壮阔水面,望之便觉暑气全消。

第九回写洪江渡口:“烟波荡荡,巨浪悠悠。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水汽氤氲中,仿佛能感受到江风拂面的凉爽。就连妖怪居住的黑水河,也有“波浪汹涌,水势滔天”的壮观,令人暂时忘却岸上的炎热。

最令人神往的当属龙宫水府。第三回写东海龙宫:“水晶宫殿,玳瑁梁栋,夜明珠缀,珊瑚栏杆。”深海水府的恒温环境,简直是古人想象中的终极避暑胜地。

《西游记》中的寺庙道观,往往建在清凉所在。第十六回写观音禅院:“青松带雨遮高阁,翠竹留云护讲堂。霞光缥缈龙宫显,彩色飘飖沙界长。”这般清幽环境,自然比红尘中凉爽许多。

修行之人更有独特的消夏智慧。书中描写镇元大仙的五庄观:“松坡冷淡,竹径清幽。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道人们“谈经论道,习字焚香”,心静自然凉的生活方式,或许比如今依赖空调的我们更加健康。

《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夏日特有的景致。第二十四回写万寿山:“日映晴林,迭迭千条红雾绕;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夏日阳光穿过树林的景象,被描绘得如在目前。

夏日瓜果更是频频出现。第五十四回写女儿国:“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四月天。好似隔帘花影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虽是写春景,但后文提到“西瓜上市”,分明是夏日风情。第八十六回写隐雾山樵子给唐僧师徒“摘几个山桃,采数枝野菜”,这般山野消夏之乐,令人向往。

吴承恩笔下的夏天,既有“热气蒸人”的苦恼,也有“清风徐来”的惬意。当我们在空调房里重读这些文字时,或许能体会到另一种消夏之乐——心灵上的清凉。这或许就是古典文学给我们最好的夏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