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骨子里浸着军人刚毅与执着的陕西汉子,亦是将心扎根于此的石家庄女婿。自25年前穿上军装来到石家庄,这座城市便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收获了事业的成功,更邂逅爱情,组建家庭,落地生根。因为深沉的“爱”,他对石家庄这片土地一往情深,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哺这片给他爱、成就他的家园。
1 这里的风带着温和与包容
“我的父亲、母亲都曾是军人。小时候看父亲敬礼,那身笔挺的军装像座山,稳稳地立在我心里。”1999年国庆,世纪大阅兵的礼炮轰鸣、铁甲列阵,深深震撼了当时还是高二学生的齐涛。他守在电视机前,内心热血沸腾,“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翌年,高三的齐涛如愿登上驶往石家庄的军列。营区外,玉米地翻涌成绿色海浪;夜沉下来,只有虫鸣与风声替他数心跳。白天他把汗水砸进泥土,夜里和战友并肩背条令。2004年,他在党旗下举起右拳,誓言里满是滚烫的赤诚。
八年军旅岁月倏忽而过。2008年12月,27岁的齐涛退伍。是回陕西老家,还是留在石家庄?他没有半分犹豫:“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既然走出来了,就得一往无前。”石家庄的风里带着温和的包容,街角的烟火气让他心生眷恋,“就这里了,扎根!”
揣着部队发的5万元退役金加上自己攒的2万元,他先是把家乡的桑葚汁搬上石家庄的货架,又在小区门口支起早餐摊。凌晨3点和面、生火、炸油条、磨豆浆,冬天呵出的白气像硝烟。生意最好时,他一口气租下五个摊位,“部队告诉我,只要肯下苦功夫,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创业也一样,踏实干就有奔头。”
从军人到创业者,身份在变,但齐涛骨子里的倔劲和雷厉风行从未褪色。他带着这份军人的坚韧与执着,在石家庄的广阔天地里,继续向着新的目标“冲锋陷阵”。
2 “裸婚”娶了石家庄姑娘
石家庄不仅给了齐涛追逐事业的舞台,还悄悄给他安排了一场爱情奇缘。
2009年5月,他打出租车去给客户送货。开车的大姐透过后视镜,看见这个小伙坐姿笔挺、眼神清亮,忍不住打趣:“小伙子,有对象没?”齐涛被问得有些腼腆,挠了挠头笑着回答:“还……还没有呢。”
谁想到,就这一句“没有”,竟让热心的大姐送给他一段奇妙的缘分,将他牵到了自家邻居27岁的苗苗面前。高挑漂亮的苗苗是位朴实善良的石家庄姑娘,当时在女装店做店长,性格温和又利落。
第一次约苗苗见面,齐涛特意翻出最干净的衬衫,开场白却像“战前汇报”般实在:“我没车没房,老家在陕西农村,现在创业刚起步,啥都没有。”可苗苗偏偏从他笔直的坐姿、坦荡的眼神里,读出了“可靠”二字。后来她笑着回忆:“那时候就像中了彩票,心跳都漏了半拍——钱可以一起挣,人对了,比啥都重要。”
半年相处下来,苗苗全家都对齐涛“考察”通过,准岳母逢人就夸,“这陕西娃实在、肯干,苗苗交给他,我一百个放心!”
没有彩礼的苛求,没有奢华的仪式,却满是对彼此的笃定,2009年底,石家庄姑娘苗苗带着自己多年积攒的收入,在一间租来的小屋里,与齐涛举行婚礼,“裸婚”嫁给了爱情。
从此,那个从陕西远道而来的小伙,终于结束了漂泊。石家庄于他,成为有了烟火气、有了牵挂的“家”。
3 他冲锋在前,她稳住后方
有了家的温暖与支持,齐涛像换上一台动力更强劲的发动机,在创业路上跑得更稳、冲得更猛。
他每天天一亮就出门,常常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而苗苗总会守着一盏灯,提前做好他最爱的陕西面食——油泼面的辣子香、臊子面的酱香飘满屋子,齐涛拌着蒜水呼噜噜吃下去,在外奔波的风尘、受的委屈,仿佛都被这碗热面卸在了肚里。他饭局多,苗苗就偷偷往他包里塞护肝片;忙得半个月不着家,他瘦了十五斤,第二天早饭桌上,苗苗就默默多加了两个鸡蛋,没说一句心疼的话,却把关心藏进了每一口热饭里。
客厅那只半人高的青花瓷瓶,是他给妻子的“专属补给站”——手头一宽裕,就往里塞钱,“随用随取,不够再补。”苗苗嘴上答应着,却很少动用。到了年底一清点,花瓶里竟整整码出了十几万“私房钱”,这都是她为这个家默默攒下的底气。
偶尔收工早,齐涛也会兴致勃勃地钻进厨房大显身手。儿子爱吃他做的糖醋里脊,女儿钟爱他炸的可乐鸡翅,妻子则喜欢那道入味的剁椒鱼头。当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桌,看着妻儿三人嘴角沾着酱汁、满足欢笑的模样,齐涛觉得,外头所有的奔波与辛苦,都化作了此刻嘴里的甜与心里的暖。
“既然选择创业,就没有退路,只能往前拼!”这些年,齐涛在废钢回收的行业里摸爬滚打过,也在拆迁改造的废墟中寻过机遇;风光时曾月入百万,低谷时也吃过一次被骗千余万的大亏。可无论顺境逆境,他始终记得当兵时教官喊过的那句口令——“向前看——齐步——走!”,这句话,成了他闯过所有难关的底气。
4 情系老区践初心
2021年,经朋友牵线,齐涛驱车前往井陉县考察项目。一踏入辛庄乡洪河漕村,他的脚步便不由自主放慢——这里是石家庄市首批革命老区示范村。村庄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深深触动了齐涛内心深处的军人情结。“这片土地,曾是先辈们浴血奋战过的战场。”那一刻,军人的热血再次在他胸腔里沸腾,一个强烈的念头愈发清晰:一定要为老区的发展做点事。
拍板、签约、动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联合几位合伙人决定投资上千万元,打造“红河生态旅游”项目,走“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融合路线,让老区的烽火记忆变成老区百姓的致富路。可项目刚铺开,考验就接踵而至。2022年4月,一位合伙人突然撤资,两千多万元的资金缺口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肩上。好在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资源、协调政策,帮他一步步渡过了难关。
2023年夏天,一场暴雨突袭,山洪裹挟着泥沙冲垮了刚修好的栈道和民宿,损失近三分之一。齐涛蹲在泥泞里,看着满目疮痍的工地,眼圈比阴沉的天色还要沉。但第二天一早,他换上雨靴、扛起铁锨,第一个走到工地中央,带着施工队重新丈量土地:“只要山还在、人还在,路就能再修起来!”灾情最严重时,他还自掏腰包追加了近10万元捐款,用于村里清淤、补路,还给受灾村民送去了粮食补助。
5 他的坚守与奉献
如今的洪河漕村,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游客们沿着红色足迹参观、在生态步道漫步,欢声笑语洒满村庄,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党建加强班”的旅游开发人才,齐涛不仅为当地带来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更让游客“点头”满意、百姓“赚头”满满、村庄“奔头”十足。2022年,他当选井陉县政协委员;2023年,又被评为“井陉县高质量发展优秀个人”——这些烫金的荣誉证书,是对他坚守与奉献最有力的认可。
可荣誉背后,是他对家人的一次次“缺席”。
连续四年春节,他都自掏腰包40余万元,为全村100多户乡亲送去米、面、油、肉等年货;他还特意请来摄影师挨家挨户拍“全家福”。红灯笼下,老人笑得像孩子,孩子笑得像春天,镜头里却永远缺了他和妻儿的位置。
就连刚刚过去的暑假,女儿和儿子也曾一次次拽着他的衣角,眼里满是期待:“爸爸,我们想和你一起去玩。”可他只能一遍遍轻声婉拒:“爸爸要开项目会”“得去工地盯进度”“还要去村里对接事情”。看着孩子们耷拉下来的小脑袋,齐涛心里满是愧疚:“欠妻儿的时间,以后我慢慢还。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她在家里守好了我们的‘小家’,我才能在外面替乡亲们守住‘致富的大家’。”
如今的齐涛,身兼河北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理事,不久前刚卸任河北省陕西商会书记职务。任职期间,他多次组织商会成员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把温暖送到需要的人身边。“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老兵。”齐涛的话语朴实却铿锵,“战场上,军人不能丢阵地;现在守护‘第二故乡’的美好未来,我更不能掉队!”这份初心,藏在他为老区发展奔波的脚步里,藏在他对乡亲们的牵挂里,也藏在他对石家庄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里。
据《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