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兰州晨报

穿越千年,梦回丝路!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演出剧照。

大漠风烟起,岁月溯流光。

在一座以“沙漠中的一滴水”为灵感建造的剧场里,观众不是在看戏,而是在行走中“穿越”,一步一历史,一转一乾坤。

这就是《又见敦煌》,一场持续了九年、上演近7000场、吸引超400万观众的文化盛宴,至今仍在敦煌熠熠生辉。

2016年9月20日,作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献礼之作,《又见敦煌》横空出世。它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总导演王潮歌、剧场设计朱小地与出品人王儿将联手,以史诗的笔法、艺术的语汇,把敦煌千年历史“装”进了一座专为这部剧打造的剧场中。

九年耕耘,初心不改。从首届文博会到今年9月20日九周年纪念日,《又见敦煌》用近7000场的演出,默默守护着敦煌的文化脉搏。不少观众走出剧场时眼角含泪:“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张议潮出征的烽烟、看到了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起舞。”

更令人动容的是,舞台上那些深情演绎历史人物的演员,并不全是科班出身。他们中有敦煌本地的农民、有曲子戏艺人、有怀着表演梦想的普通人。从零起步,昼夜苦练,最终站在这个舞台上,用最真诚的表演带领观众重回那个驼铃悠扬的丝路时代。

而真正令《又见敦煌》脱颖而出的,是它颠覆传统的观演方式。

观众不再是静坐席间,而是随着剧情推进缓步穿行。28台升降机协同运作,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3D影像装置、移动巨幕装置虚实交错,使人在千年一瞬中穿梭——前一刻还置身于藏经洞“现世”的现场,下一刻已与壁画中的人物眼神交汇。

九年来,《又见敦煌》不仅收获了“中国旅游演出新增剧目票房五强”“年度魅力旅游演艺项目”“中国沉浸式演艺五强”等多个荣誉,更成为中国文化旅游演艺的一张金字招牌。它用艺术的语言,讲述着开放、包容、合作的丝路精神,也让敦煌不再是地理名词,而是一场可以走进心灵的史诗。

九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又见敦煌》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持续吟唱着千年史诗,等待每一个渴望与历史对话的人,步入这场穿越时空的大梦。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