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兰州晨报

千年驿站重新亮相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化展展示示中中心心。

在苍茫戈壁与远山映衬下,一座半下沉式建筑如“巨石”般静卧于大地,仿佛千年驿站重新苏醒。9月20日上午,世行贷款甘肃文化传承创新项目——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揭牌仪式在敦煌举行,标志着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古老邮驿,以现代语言向世界敞开怀抱。

简牍文物有了“新家”

悬泉置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两千多年前,这里驿马飞驰、信使往来,是丝路长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2014年,它随“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曾出土文物7万余件,其中简牍3.5万枚,如同两千年前的“数据库”,记录着汉唐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与文化交融。而今天,这些沉默的文字终于有了可感、可触、可沉浸的“新家”。

石头与车辙的现代对话

展示中心以“石头和车辙印”为设计灵感,采用半下沉式结构,与周围地貌浑然一体。走在馆内,仿佛仍能听见昔日的驼铃回响、看见车马痕迹。内部展陈则借助裸眼3D、云端互动、数字化场景复原等科技手段,以“遗址为场景、驿制为内容、丝路为故事”,系统还原悬泉置曾经的繁盛岁月。

“我们通过遗址探方、丝路传驿、悬泉岁月、交融互鉴四大主题篇章,成功打

造集历史溯源、文化传播、区域枢纽、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讲述千年驿站的人来人往,再现丝路邮驿的历史画卷。”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兴蓉在仪式中这样说道。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该项目总投资1.48亿元,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1亿元,不仅是文物保护的重大基础设施,更成为推动文旅融合、激活地方发展的创新实践。

“如今,这座沉睡千年的驿站以更鲜活、更亲近的姿态重新亮相,游客得以沉浸式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魅力。”艾哈迈德?艾威达在致辞中高度赞赏甘肃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务实与创新:“悬泉置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我们共同努力,让这座千年驿站重新‘活’起来,成为文明对话的窗口。”

世界银行方面表示,该项目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更通过创造就业、提升旅游服务,实现了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发展。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夏菁 师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