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阳光格外暖人。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病房里,洋溢着喜悦与感动。王小明(化名)小心翼翼地抱起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妻子丽丽气色红润,依偎在丈夫身旁,一旁的大女儿正逗弄着妹妹。这幅幸福美满的“全家福”,让蔡金贞和他的团队成员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谁曾想,这幅寻常人家的温馨画面,对于王小明一家而言,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梦想的实现,源于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和一份沉甸甸的爱的诺言。
1 原本幸福的一家突遭变故
丽丽今年36岁,丈夫王小明40岁,两人都是佳木斯富锦市人,现居住在平度市,今年的1月10日是他们结婚13周年纪念日。
当年两人经朋友介绍相识,“初次见面他看上去很瘦,个子高高的,但是一看就很好。”丽丽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与王小明见面的情形。那年丽丽23岁王小明27岁,相识半年后两人结婚。王小明勤奋上进,丽丽善良孝顺,结婚第二年,他们迎来了新的小生命,从此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
2021年10月,丽丽身体开始不适,胃一直胀气,食欲也逐渐下降。“我一直有胃病,所以也没放在心上,就自己买了胃药吃着,有时也能缓解不少。”丽丽介绍,2021年11月她病情突然加重,胃疼得厉害。整个人像气球泄了气,猛地消瘦下去,从原来的160斤直接瘦到了90斤左右。被“胃病”折磨的丽丽去医院消化科进行了检查,最终的结果是胃黏膜受损。丽丽在检查后没把“胃病”放在心上,但身体的变化是骗不了人的,逐渐地她的脚肿得厉害,肚子鼓得像是怀孕三四个月。丽丽再次前往医院,这一次诊断结果像晴天霹雳,她被确诊为“肝硬化、肝腹水、低蛋白血症”。
看着化验报告上高高低低的箭头,他们一家人的心情也随之起起伏伏。这一年多的时间,一家人辗转济南及周边多家医院,丽丽也尝试了各种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不断加重。但一家人从未放弃,不停地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2022年5月中旬,丽丽的情况有了好转,虽然跟健康的人相比,她身材瘦小,脸色泛黄,但无论如何这让她看到了希望。持续的治疗也耗尽了这个小家庭所有的积蓄,直到这时丽丽还在打着零工,丈夫王小明也奔波在打工路上。
那是他们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抱着要让妻子活下去的信念,王小明已经分不清白天黑夜,每天打工、看病、买药、喂药……王小明回忆:“妻子不舒服,整夜整夜疼得哭喊,我抱着她一刻都不敢松手,等她安静下来,我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出现意外。”疼痛也让丽丽好几天睡不着觉,人也继续消瘦。王小明看着妻子瘦弱的样子,经常在夜里偷偷掉泪。
到了2022年7月,丽丽病情急转直下。医院表示,要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只有肝移植。可是,稀缺的肝脏来源、昂贵的移植费用让一家人陷入了困境,身体每况愈下的丽丽已经等不起了……“我眼看着她从160斤瘦到90斤,她的所有疼痛我都想分担,但是却无能为力。”丈夫王小明说。
肝移植有两种途径,一是要得到合适的肝源供体,需要通过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这个方法需要等待的时间无法确定。还有一个途径是,在直系亲属中如果有人愿意捐,血型相同或者符合输血原则也可以,但需要两个人承担手术风险。显然,为了争取时间,亲人之间捐肝是最快最省钱的办法。王小明当即告诉医生:“用我的肝吧,切多少都行。”
那段时间,王小明每天都拿着手机,搜索记录里全是“肝硬化患者饮食”“肝移植”“夫妻能互相捐肝吗?”“移植后有影响吗?”……大量的资讯也让对医学一窍不通的王小明有了新的希望——捐肝救妻。
2 太感人!同“肝”共苦不离不弃
当得知丈夫的想法时,丽丽沉默不语但已泪流满面。“不可能!”丽丽流着泪说,“这个家没有我再没有你,我们11岁的女儿怎么办?我不能再把你的身体拖垮了。”
王小明拉着丽丽彻夜长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能好好活下去。放心,有医生在,一定会保护好我的。”他已反反复复翻阅查找了各种肝移植资料,已然成了半个专家,他将肝移植的安全性信息不断地传递给妻子,甚至还打趣:“听说,移植以后,夫妻性格都会有些相似。那我们可就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啦。”
2022年12月15日,一家人满怀希望地来到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蔡金贞教授肝移植团队立即对丽丽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对王小明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也许是这对夫妻的真爱感动了上天,他们所有的配型检查都异常顺利,发现两人血型相同,适宜亲体肝移植。
2023年1月31日,对于丽丽一家意义非凡。早上6点,夫妻俩被送进手术室。而对蔡金贞教授肝移植团队来说,这一天同样是沉甸甸的,因为他们的手上承载着这一家人的希望。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教授介绍,腹腔镜手术对术者要求更高,但术后创口小,患者的恢复期也更短,术后很快就可出院。
早上6时整,丈夫王小明的腹腔镜下供肝切取手术率先开始,一组医护人员经过辛苦奋战,供肝切取手术顺利完成。供肝修整组手术人员立即进行供肝灌注及修整工作。与此同时,由蔡金贞教授带领第三组医护人员,在腹腔镜下病肝切除、新肝植入手术也在进行当中。丽丽的肝脏硬化非常严重,肝脏周围有很多曲张的静脉血管。在保留下腔静脉的前提下将肝脏完全切除,还要减少出血,这需要高超的外科手术技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病肝切除顺利完成。这是一场在手术台上打响的无声战斗,结果是幸运的,王小明被切除的左半肝,成功移植到了丽丽的体内,活体肝移植手术顺利结束。
相比全肝移植,这台手术耗费的时间在2倍以上,多学科团队一起挑战不可能,续写了患者生的希望。“术前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我们精准评估了供肝,计算合适的切取部位、大小等。”蔡金贞教授说,丈夫王小明全肝约1700克,只需要切下左半肝的800克,占全肝的48%左右。
手术顺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肝脏移植涉及排异、感染、术后出血、肝动脉栓塞、胆道等诸多问题,一道道难关需要继续闯。
2023年3月7日,经过蔡金贞团队3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夫妻二人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携手康复出院,开始了真正的“同肝共苦”新生活。
3 移植术后喜获新生命
新生,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也意味着新生命的孕育。
出院后,王小明和丽丽严格遵守医嘱,定期返回青大附院进行复查,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移植手术约两年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降临——丽丽怀孕了。“当时第一反应是害怕!”丽丽回忆道,今年1月16日她因身体不适重回科室就诊,却意外得知已怀孕50多天,“这个孩子来得太突然,我们最担心的是怀孕会对我移植的肝、对我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之前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巨大的喜悦伴随着巨大的担忧,王小明夫妇第一时间联系了蔡金贞。“没问题,肯定可以要!”蔡金贞肯定的答复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后,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与产科开启了无缝衔接的护航模式。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医师张慧为丽丽开启了为期10个月的“特别监护”。丽丽感激地说,“我每隔两周就要跑一趟医院,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尤其是血红蛋白指标,一点都不敢大意。”在青大附院移植科和产科专家团队的共同精心照料下,丽丽的整个孕期虽有妊娠反应等挑战,但移植肝功能始终保持稳定,所有指标都被控制在理想范围内。8月8日,丽丽足月后顺利通过剖腹产手术,生下了一名重6斤1两的健康女婴。这个孩子不仅是王小明夫妇爱情的结晶,更是医学奇迹的见证,是这个家庭历经磨难后收到的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从医学角度看,肝移植术后成功妊娠并分娩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与精心管理。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蔡金贞教授团队和产科团队为怀孕的丽丽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产后一个月的复查结果显示,丽丽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完全正常,证明整个孕期的医疗管理取得了圆满成功。
4 他们携手看遍山河美景
在丽丽重病之时,她和丈夫曾梦想着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这个梦想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无限期搁置。术后恢复的两年里,看着妻子身体一天天好转,状态愈发稳定,王小明暗自决定,一定要帮她完成这个心愿。
在医疗团队的精心护航下,王小明和丽丽的康复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术后恢复期间,他们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行之旅。“我们自驾去海南玩了两天。”王小明表示,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北京,他们登上了长城;在厦门,他们漫步海滨感受鹭岛的浪漫风情;在宁波,他们不仅欣赏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还特地看望了当地的病友。
“我们以自驾的方式出游,走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欣赏沿途风景。”这种慢旅行方式既适合术后康复的身体状况,又能充分享受旅途中的美好。“以前她身体不好,出远门想都不敢想。现在我能紧紧牵着她的手,带她去看我们曾经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风景,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很幸福!”
据《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