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侵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令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邻国饱受摧残与苦难,日本理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运用种种手段,不断淡化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行、扮演“受害者”,还在扩军备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本有识之士指出,日方应正视并深刻反省侵略历史,铭记战争教训,避免重走老路。
A 政界右倾加剧
199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50周年之际,时任首相村山富市以内阁决议形式发表“村山谈话”,明确指出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并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这一表态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今年,日本首相石破茂是否在8月15日当天发表谈话始终争论不断。右翼保守势力不希望他发表正式的战后80周年首相谈话。日媒报道,自民党党内很多人声称“历史认识问题已经通过‘安倍谈话’解决”,反对石破茂发表首相谈话。在这种情况下,石破茂决定不以内阁决议形式发表首相谈话,转为发表“个人见解”,而且发表时机也避开了8月15日,目前的说法是改到9月以后。
在今年7月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中,极右翼保守政党参政党异军突起。该党要求推行“自尊史观教育”,指称日本战后的和平宪法“不是基于日本人的自由意志和历史观”。分析人士认为,极右翼政党崛起,将使日本持修正主义史观的政治势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B 片面强调“受害”
石破茂15日没有发表“首相谈话”,不过在“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发表了致辞。他在致辞中提及“反省”,成为日本首相时隔13年在该仪式致辞中恢复使用“反省”一词。但日媒指出,致辞中“反省”的对象并非“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而是日本走向战争的过程。
8月早些时候,日本广岛和长崎先后举行一年一度的遭原子弹轰炸纪念仪式。仪式上,从石破茂到两市市长和民众代表,发言中都是诉说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惨状和控诉核武器的不人道。记者在长崎采访时发现,受访民众基本都在强调核爆造成的伤害,却鲜少有人提及日本对其他国家的持续加害。
长期以来,日本不断在国内外强化所谓“战争受害者”叙事,塑造“和平国家”形象,极力淡化本国侵略历史和种种暴行。这种片面的“受害者史观”成为日本社会主流。
对于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博物馆里少量介绍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三光作战”等侵华日军暴行的内容,近期有日本团体荒谬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提出不应在馆内展示日军侵略历史。
日本近现代史学者石田隆至指出,当前日本社会的历史观与战争观越来越让其他国家难以容忍,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恐将愈发明显。
C 蓄意扩军备武
在战后和平宪法的制约下,日本曾坚持“专守防卫”原则,日本社会也对发展军力十分谨慎。但日本执政的保守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军事大国”的迷梦,近年来不断在军事上自我松绑,沿着扩军备武的轨迹加速前进。
2022年底,日本政府通过新“安保三文件”,计划将2023至2027财年防卫费总额提升至约43万亿日元。
日本还致力于发展和部署攻击性武器装备。新“安保三文件”提出日本要发展“反击能力”,即事实上的进攻能力。为此,日本计划从美国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并在2025财年部署射程达10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
为说服日本民众支持扩军备武,日本政府长期渲染“周边安全威胁”,7月公布的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再次鼓吹日本面临“战后最为严峻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日本防卫省今年还首次向日本各地小学寄送儿童版《防卫白皮书》。
本月5日,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选定升级后的日本“最上”级护卫舰作为澳海军新一代护卫舰。这将是日本战后首次向外输出新锐战舰。
据新华社东京8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