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承载岁月记忆,亦奔赴未来。此次旅行,我于天坛触摸历史,在天安门广场升旗时感受信仰,登上居庸关长城体悟传承。
阳光轻洒,步入天坛。祈年殿率先映入眼帘,这座承载着数百年祭祀使命的建筑,采用上殿下屋的构造,三层蓝色琉璃瓦层层收束向上,如巨人昂首,直抵苍穹。那独特的圆形外观与收缩式建筑形态,暗藏古人对“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深刻理解,仿佛在以建筑为媒介,与高远天际轻声低语。内部28根楠木大柱环绕排列,象征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撑起的不仅是殿宇的空间,更是帝王对五谷丰登的祈愿。
沿神道前行,便至圜丘。这座露天圆形祭坛由汉白玉砌成,以简洁却震撼的形态,诠释着古人对天地的尊崇。坛分三层,每层栏板、望柱数目均为九或九的倍数,暗合“九重天”之说,尽显“天”的至高无上。每一块石板,每一道栏杆,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先民的智慧。
凌晨,整座城市还浸在浓稠的夜色里,我们乘大巴奔赴天安门广场。车内安静无比,可每个人心中都燃着一簇期待的火。
抵达广场,人们手中的小红旗在微风里轻轻摆动。突然,广场灯光齐暗,一阵整齐的步伐声由远及近,全场顿时沸腾。当国歌旋律响起,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凝视着五星红旗顺着旗杆缓缓上升。灰蒙蒙的天色中,那抹红鲜艳得耀眼,仿佛托举着整个民族的希望,徐徐升向苍穹。
望着飘扬的国旗,祖国强盛带来的自豪感与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胸中激荡。离开许久,那份震撼仍萦绕心头,对祖国的热爱、对使命传承的坚定,已深深烙进心底。
车刚停在居庸关入口,雨便淅淅沥沥落下。
山风裹着雨丝往裤脚里钻,裤腿很快湿透,凉飕飕地贴在腿上。踩着湿滑的台阶向上攀登,最陡处台阶高及膝盖,非得抓紧栏杆才敢迈步。行至半山腰,雨势骤急,豆大的雨点砸在身上。我喘着粗气继续攀爬,登顶时雨恰好停了。山风卷着雾气扑面而来,带着草木的清新。长城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宛如游弋云间的巨龙,令人震撼。
下山时步履轻快许多。踩着边缘磨圆的石阶,抚过斑驳的城砖,我们谈论着历史的厚重与不息的力量。
这次北京之行,天坛的恢宏、天安门广场的神圣、长城的磅礴,都深深烙印心间。让我触摸到历史的厚重,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更坚定了为梦想拼搏、传承使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