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兰州晨报

平凡人生的华丽蜕变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A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文丽与家人。

近日,平凉市崇信县冉李村村民李文丽2024年返回甘肃老家一年后创作的非虚构作品《我在北京做家政》由读者出版社正式出版。

《我在北京做家政》全书分为“我在北京做家政”“我和我的姐妹们”“来处与归途”三章,串联起李文丽五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从童年成长、结婚成家,到丈夫遭遇车祸后独自外出打工养家,再到在北京的七年家政生活,最终返回家乡等这些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以朴素语言展现了家政女工在城市的生活状态与心灵世界。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在序言中给予她高度评价:“文丽是一位热情、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能为自身注入无穷力量。这本书既是讲述女性成长、抗争与突破的生命之歌,也是一幅关乎性别、家庭与时代的社会图景。”

李文丽的人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她出生在甘肃平凉一个偏远的农村,贫瘠的土地、艰苦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年时期,她一边帮家里干农活,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书,在书本中寻找诗和远方。长大后,她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命运却给了她重重一击。丈夫意外残疾,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柔弱的肩上。

为了撑起这个家,她尝试过各种工作。在县城开馒头店时,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揉面、蒸馒头;外出打工时,在工厂流水线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尽管生活艰辛,但她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到北京做家政的七年里,李文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鸿雁之家”、皮村文学小组等文艺活动,学习绘画、舞蹈和写作。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她阅读大量书籍,学习写作技巧,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化作文字。从最初的笨拙模仿,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家政工作常被忽视,但这份职业里有太多值得被看见的细节。”李文丽在书中写道,“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的真实生活,也希望能给同行们带去一点共鸣和力量。”

“从没想过,我之前写下的那些杂乱无章、平淡如流水账的文字,竟然由我从小就喜欢的《读者》杂志(读者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李文丽欣喜地说,这让文化程度不高、读书不多的她,乃至整个家族都倍感荣耀。“我这双做惯家务、抱惯孩子、洗洗涮涮的粗糙的手,能捧起一本属于自己的正式出版物,这份激动难以言表。”

李文丽在自序中提到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名言:“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而她坦言,“这些年在北京,我没有自己的住所,大多时候住在雇主家。但我在时间的缝隙中拼接自我,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创作,即便没有专属房间和书桌,也写下了十几万字。这些文字多是在手机上完成的——有时是在雇主家忙完后躺在床上写,有时是休息时在公交车上写,有时是在餐桌旁、公园的空凳子上写。我没能写出真正的小说,只希望浅浅记录这段时光,以及对过往人生的回顾与反思。”

李文丽始终以伍尔芙的另一句话激励自己:“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 实习生 朱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