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兰州晨报

孩子们围观会“讲故事”的化石

日期:07-28
字号:
版面:第A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记者与杨精涛博士交流。

“窃蛋龙其实是超级奶爸?中国第一鸟不是始祖鸟?”7月24日的兰州百安影城,甘肃小记者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奔流新闻·甘肃小记者们在“大象儿童电影·小小影评人”活动第4天,小记者们不仅跟着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博士、金城首席科普专家杨精涛博士围观了会“讲故事”的化石,还收到了能捧在手心的古生物标本,连家长们都忍不住感叹:“这趟来得太值了!这一天的惊喜多到像把整个史前世界搬进了影院!”

宇宙“悬案”太上头

活动开场,小记者们便被纪录片《寻秘自然·无形之力》深深吸引。影片中,1966年英国海外航空911航班在富士山上空被神秘力量肢解,引出了经典物理学中的“湍流之谜”;2007年天文学家发现的“快速射电暴”,更是让小记者们惊叹连连。看到那些神秘的宇宙现象和复杂的科学原理,小记者们有的托着下巴认真思考,有的则和身旁的小伙伴小声讨论。

古生物“剧透大会

“猜猜我带了什么见面礼?”杨精涛博士带着神秘礼物走上台时,前排的小记者们已经按捺不住,身子往前探得像要从座位上飞出去。当杨博士拿出一块巴掌大的菊石化石时,螺旋形的花纹像被谁用圆规画过一样整齐,全场瞬间响起“哇——”的惊叹声。

“先别急着看礼物,咱们先聊聊窃蛋龙的委屈!”大屏幕上,画面里的窃蛋龙正趴在一堆蛋上。紧接着,杨精涛博士开启了古生物探秘之旅,“你们知道窃蛋龙名字的由来吗?”这一下就像点燃了小记者们的热情炸弹,大家纷纷举手抢答,答案千奇百怪,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当得知窃蛋龙名字背后原来是一场美丽误会时,小记者们恍然大悟,原来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曲折。

随后,杨博士又生动地讲解了龟甲的形成奥秘、始祖鸟与现代鸟类的区别,以及“中国第一鸟”的独特之处。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仿佛带着小记者们穿越时空,目睹了这些远古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活场景。

在互动环节,杨博士展示了一张破碎的恐龙蛋化石图片,让小记者们发挥想象力,猜测蛋破碎的原因并编写小故事。小记者们的思维瞬间被激活,小记者张梓汐说:“肯定是恐龙宝宝太调皮,在蛋里捣乱把蛋弄破啦!”还有小记者林荣安说:“也许是两只恐龙为了抢这个蛋,不小心碰碎了。”各种充满童趣又创意十足的回答,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化石标本到手

“现在,轮到发礼物啦!”当杨博士拿出一盒盒小标本时,全场的心跳声仿佛都能听见。有的捧着块带花纹的螺化石兴奋地炫耀,“这是几亿年前的海螺哦!”小记者罗宁康拿到标本后,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碰了碰问杨博士:“它就是和恐龙一起生活过的痕迹吗?”博士蹲下来跟他说:“这些标本会帮你记住恐龙时代的秘密!”大家手捧着标本好像捧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

博士回答太“有料

“化石是石头变的吗?能存到我当爷爷的时候吗?”小记者钟予彤举着话筒追问。杨博士回答:“动物死后被泥沙埋起来,骨头慢慢变成石头,就像把冰淇淋冻成冰棒。只要不被破坏,存几千万年都没问题!”

小记者柴羽堃问道:“从化石能看出恐龙爱吃肉还是草吗?”“当然能!你看视频上这个尖牙,肯定是吃肉的‘武林高手’;这个平平的牙齿,就是啃树叶的‘素食达人’!”

当问到不同年代的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时,杨博士指着屏幕上的冰期化石说:“它们就像地球的日记!比如发现这种怕冷的动物化石,就知道那时候地球冷得像个大冰箱啦!”

聊到我国的著名化石,杨博士告诉大家:“咱们甘肃的马门溪龙,脖子比两层楼还长,光颈椎就有19节!还有辽宁的中华龙鸟,身上长着羽毛,证明恐龙和鸟类是亲戚呢!这些化石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超多古生物宝藏!”

这样的活动非常好

活动结束时,甘肃小记者们围着杨博士说个不停,“原来科学并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范嘉瑞的家长笑着说:“这样的活动非常好,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想象空间!”

柴羽堃的家长也在小记者群里表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孩子参加了几天,兴趣特别浓厚,现在主动思考提问题了,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当大家排着队走出影院时,阳光洒在每个人脸上,书包里的化石标本仿佛还在悄悄诉说着史前世界的秘密。

文/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  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