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社区有好邻 凡事好商议

日期:06-28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北区建昌道街诗景颂苑社区包括诗景颂苑小区和红波西里小区,其中诗景颂苑小区建成于2013年,是一个拥有2000余户居民的商品房小区,而红波西里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1000余户居民居住于此,老龄化程度较高。如何联络居民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当家人”,社区书记朱颖可没少动脑筋,她策划创建了“身边好邻居”工作法,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显活力。

  记者:面对社区年龄结构差异比较大的现实,您是怎么想到“身边好邻居”工作法的?

  朱颖:早在2023年,社区就创立党建品牌“颂+”服务,“颂”就是诗景颂苑是颂,“+”就是希望我们提供的服务能让居民满意,从而吸引更多居民“加(+)”入社区到自治中来。实践证明,我们开展的一系列服务得到了居民认可,为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专门细化了“颂+”服务的具体子项。

  聚焦“一老”,绘就“最美夕阳红”。社区秉持“用真心让夕阳尽显余晖”的服务理念,深化“颂+真心”为老服务,联合区人大代表、共建单位开展“颂真心”敬老助老系列服务活动,在特殊节日策划“温情母亲节,爱心献母亲”“金秋花开重阳美,孝老敬老公益行”市集等特色活动,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聚焦“一小”,呵护青少年成长。社区秉持“用爱心让朝阳无限蓬勃”理念,深化“颂+爱心”儿童服务品牌。通过系列活动鼓励青少年利用自身所长,为社区治理和服务贡献力量,同时带动其父母以及“四老”参与,形成“大手牵小手参加活动”到“小手拉大手参与治理”的良好效果,打造颂苑特色的“儿童友好型”社区,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聚焦“一青壮”,助力人生更出彩。社区“驿路有爱”服务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场所,并提供手机充电、急救药包、职场“加油”等暖心舒心服务,建立起以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温馨港湾”。持续发布技能培训和招聘通知,开展关爱活动四场,助力辖区居民关注和提升就业能力。

  记者:咱们的“好邻居”工作法就是在“颂+”基础上的升级版么?

  朱颖:对,是这个意思。我们社区的书记项目以传承“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探索创建“身边好邻居”工作法,统筹社区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人大代表联络站等资源,以组织与组织共建、组织与居民守护、居民与居民互助为出发点,引领居民参与,宣扬并倡导“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和谐社区理念。尤其是近两年,社区党委以打造“党建筑家·邻听好声音”议事厅为抓手,通过阵地“微改造”、机制“精运作”、激励“强助力”,构建“群众提事、协商议事、联动办事、邻里评事”闭环。

  记者:您说的议事厅是什么概念?

  朱颖:议事厅其实是我们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辟出来的一小块地方,配置了简单的桌椅,辅以简单却温暖的装饰,让居民像在家里唠家常一样解决社区“大事小情”。

  不止议事厅,社区党委打造了“一厅两站”议事矩阵,即邻听议事厅、流动会客站和线上云驿站。邻听议事厅配备“邻听卡”和议题档案,记录居民建议及办理进度;利用小区花园长廊、楼栋单元角打造“流动会客站”,灵活搜集社情民意。以网格为单位,社区每日发布反诈骗、防火安全、社区活动招募、便民信息等,老年居民可通过语音留言参与。每月定期开展两次议事协商会,不定期组织“花园会客”“线上会客”活动,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场景”,从“物理空间”改造,到“情感联结”升级,拓宽社区居民参与渠道,不断激发居民自治热情。目前,累计研究解决民生问题80余件,破解了垃圾堆放“钉子户”等四个“老大难”问题。

  记者:议事效果如何?

  朱颖:社区党委建立“每日巡查—小区居民精议—社区党委联议”三级议事流程,和“收集—协商—办理—反馈—评价”五步工作法。按照小事快办、难事共商的原则,网格员通过每日巡查、查看社区“邻听卡”收集问题,24小时内反馈初步方案。对复杂问题,召集居民代表、相关单位随时“碰头”,商讨对策。社区党委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针对问题形成“一事一策”,实现社区精议。

  记者:居民的评价一定很高吧?

  朱颖:是的,我们打造了“温馨楼门”,举办了社区邻里节,新建电动车车棚,开展“党建超市”积分兑换服务,实现了从“听邻说事”到“请邻议事”,从“帮邻办事”到“让邻评事”,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

  其中,“党建超市”的积分兑换十分受欢迎。参加社区课堂学习、开展志愿服务、提出意见建议被采纳……均能得到积分,与社区握手的共建单位,则提供了包括免费体检、亲子体验课等42项“年度服务菜单”供兑换。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服务”的模式,带动500余人次参与社区治理,其中红波西里19门因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积极性高,还被评选为“好邻居特色楼门”。

  记者 李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