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的嵇效增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5次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老干部。离休后,常年热心公益活动,无私奉献爱心。日前,嵇效增老人入选滨海新区2025年第二季度助人为乐好人。
成为军医 奔赴战场
1927年,嵇效增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1946年,他在华东军医学校学习期间,新华社到学校作报告,介绍国内国际形势和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情况,就在那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47年嵇效增选择加入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医疗二队,成为一名军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入党之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为党的事业奉献全部力量,为党争光。”嵇效增说。
1952年,嵇效增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当他踏上鸭绿江大桥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桥的这头,是广袤无垠的祖国。桥的那头,却是战火吞噬的焦土。这一刻,嵇效增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他在心底暗暗发誓: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身后这片锦绣山河,绝不让侵略者的铁蹄再往前踏一步。
救死扶伤 守护和平
为了救治更多的伤员,军医疗所分成五个分队,嵇效增被分到第三分队任分队长。当时医护人员仅10名左右,收容伤员的任务却很重,每天要收治200名左右。“清洗伤口、敷药、手术等这些救治工作都是在帐篷中完成的,连续几天不能睡觉是常有的事。”嵇效增说。
为了保证伤员安全,他们还要挖防空洞,决不让伤员二次负伤。有时遇到敌机轰炸,他们就边组织伤员疏散,边继续救治。朝鲜的严寒是比枪炮更隐秘的敌人,很多时候战士的冻伤比战伤还多,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每每回忆起这一幕,嵇效增都会忍不住落泪。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嵇效增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这枚勋章不仅是对他战场功绩的褒奖,更镌刻着一位医疗兵用双手托起生命希望的赤诚初心,承载着那段以热血守护和平的峥嵘岁月。
转业塘沽 奉献一生
嵇效增于1955年回国,1961年被授予大尉军衔。“即使和平年代不用打仗了,军人的精气神依然要根植于生命的每一分钟。”嵇效增老人说,1978年8月,结束军旅生涯的他转业至塘沽医院,从业务科长到副院长,在医学岗位上续写守护生命的篇章。白天,他专注于为病患解除病痛,带领年轻医生钻研病理、精进医术;周末,他又化身健康使者,走进社区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除了深耕医学领域,他还将目光投向社区。逢年过节,他都会自掏腰包,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走访困难家庭。
1987年离休后,嵇效增并未停下奉献的脚步,无论是洪水肆虐,还是疫情突袭,他都慷慨解囊,累计捐赠十几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同时,他也在惦记着社区里的孩子们。他深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便主动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精心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用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才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好。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在是越来越好,作为一名老兵,我要把革命故事讲给年轻人听,用实际行动把红色记忆一代代传下去。”嵇效增老人说。 记者 刘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