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协商议事会让荒地变百草园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居民在中药圃开展种植活动  付殿贵 摄

  在西青区大寺镇福特纳湾社区,说起人气最旺的区域,一定非“中医小药圃”莫属,这片于2023年由社区与居民共同打造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区域,得到了辖区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关注与精心呵护。眼下正值盛夏,小药圃长势旺盛。

  群众烦心事摆上台面

  从荒地变身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后花园,福特纳湾社区内一块闲置多年荒地的变化,展现出社区聚焦“幸福家园”这一最大公约数,打造“福睦邻里,赋美家园”党建品牌的具体实践,以及让社区动起来,推动“被动式管理”向“参与式治理”的生动转变。

  “我们福特纳湾社区下辖金盛园、金灿花园、金泽园3个小区,社区居民来自全国各地,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差异性大,社区社会资本不足、治理合力难以自发形成,迫切需要在党建引领下创新组织动员方式。”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学翠介绍说,小区房龄在13至16年,拆违后的遗留问题、绿化斑秃、停车难、电动车充电难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金盛园小区东南角有一处原开发商的项目指挥部,完工后临建拆除并将建筑渣土就地掩埋形成一个小山丘。这块地因为坡度大不存水,树木难以扎根,栽种的绿植不成活,变成了一块荒地。在拆违后空出有两个羽毛球场地大面积的土地,热天杂草丛生,冬天黄土飞扬。这块荒地何去何从,成了周边居民的烦恼,也成了社区的一块心病。

  协商平台居民说了算

  社工站曾提出在社区建设羽毛球场地的项目,仅需物业公司做好地基后就能建设,不但能解决“荒”的问题,还能满足居民锻炼需求。在面向全体居民开展调查之前,社区先行走访了这三栋楼的居民,开展民意调查,结果三分之一的居民认为“存在噪音及安全隐患”。

  社区成立睦邻议事厅,搭建了“小福17议”协商议事平台,形成由社区党委牵头,居委会、物业企业、居民骨干三方配合,相关群体多方参与的“1+3+X”协商议事体系,构建起协同共治的服务管理格局。通过实施问、听、议、办、评,推行“五化”治理,聚焦解决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自治能力也大幅提升。

  社区引导居民以设计师的身份提出好想法、金点子,自己动手拿方案、搞设计,实现解决方案与居民意愿相融合。把党组织领导贯穿议事协商始终,保证协商结果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确保社区协商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让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说了算”,变被动为主动,让“社区想做的”与“群众想要的”达到高度一致。在议事协商会议上,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孙舒涵提出:“建议将此地建成药圃种植药材”。这一提议,全票通过。

  共治共建开出幸福之花

  改造后,“荒地”被变身为11块小药圃,社区近30个家庭积极参与认领小药圃。大寺镇社工站与福特纳湾社区积极邀请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专业知识与小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对“百草园”11块小药圃的领种家庭进行了培训。家长与孩子不仅增长了中药知识,而且充分感受到了中医药蕴藏的深厚文化。

  孙学翠表示,通过协商议事平台,社区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逐步提升,去年全年共召开协商议事会30余次,有效解决了停车难、电梯更换、荒地恢复、房屋漏水、路灯不亮、下水不通、电动车充电等难题,有效制止居民乱圈乱占、毁绿种菜、破坏门禁等影响邻里关系的问题。社区党委还把社区治理同小区适老化建设工作相结合,创新基层组织联动模式,引领热心居民骨干广泛参与物业治理工作。充分听取居民意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 付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