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新中年”通过学习融入社会

日期:06-14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22日,本报以《充实脑瓜子打开话匣子融入大圈子生活有乐子  “70后”涌入社区老年大学》为题,报道了“新中年”风雨无阻地来老年大学上课的故事。

  从1985年第一所老年人大学开办至今,截至目前天津市在16个区建设了19所老年大学,实现了区级老年大学全覆盖。在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和娱乐、养老需求的老年大学,其专业课程也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各老年大学学员主体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这一代人过惯了集体生活,上老年大学也是邀上发小、同学、同事一起报名。这一代老年人在青少年时期艺术教育缺失,现在退休了,就来补上这一课。

  和平区老年大学校长栾建津介绍,目前该校已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30门之多,最热门的专业当属声乐、舞蹈、模特、瑜伽等。学员中,年龄最小的51岁,最大的81岁,60岁以下学员占总体学员的70%左右。此外,女学员多于男学员,占比约80%。

  对于56岁的杜庆来说,在和平区老年大学的跨界学习,解锁了她的多元人生。在短视频创作课上,她从零基础学习剪辑技巧,用镜头记录生活点滴。“摄影课程让我学会以光影定格美好,在天津各大公园,我透过取景器发现美,给同学们拍人像作品,把他们的美丽倩影、时光记忆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中。”杜庆说。这些技能让杜庆跨越年龄界限,成为新时代的“银发创作者”。

  栾建津介绍,目前和平区老年大学根据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尝试开设精品小班、短训班、单元式组合班等,重点就是围绕学员需求增减专业设置。“继专为女士朋友开设的风雅丽人班后,今年我们又开设了化妆与服饰搭配课程,属于小班短期培训课程。”栾建津说。

  这批“70后”新老人愿为知识付费,偏爱实用课程,他们拒绝“躺平”,坦言学习是为保持社会参与感。杜庆表示,在老年大学收获的最珍贵礼物就是一群“老同学”。“与短视频班的哥哥姐姐们共赴花开叶落的美景,和茶艺班姐姐们切磋品鉴香茶,随摄影社探访天津各个游览胜地……这些因爱好结缘的伙伴,让孤独感烟消云散。”杜庆说。  记者 付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