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用求职者画像取代海投简历

日期:06-10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从51岁失业人员成功再就业,到互联网营销学员结业即签约,如今,南开区正以建设“家门口”的就业驿站为抓手,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直达基层,努力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新格局。今年1至5月,南开区新增就业9791人,帮助近500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近6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走进南开区兴南街道就业驿站,51岁的张先生正与工作人员分享新工作体会。1个多月前,他还因年龄大、技能单一而求职无门。驿站就业服务专员通过“一对一”指导优化简历、模拟面试,并全程陪同参加招聘会,最终助其入职心仪岗位。“没想到家门口的小驿站,真解决了大难题!”张先生感慨道。

  张先生的经历正是南开区就业驿站精准服务民生的缩影。今年以来,南开区全力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广开、嘉陵道、王顶堤等街道的6家就业驿站相继启用,覆盖街域常住人口近40万。这些平均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小阵地”,包含了“接待服务、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功能分区,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成为破解就业供需矛盾的“关键一招儿”。

  在标准化服务基础上,南开区各街道就业驿站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路径。王顶堤街道联合技能培训学校及多家优质企业,成功举办“互联网营销师培训学员专场岗位推介会”,最终7名学员现场签约;兴南街道创新“1+9+3”服务网络模式,以1个驿站联动9个社区,打造“企业圈-社区圈-培训圈”三圈联动生态,对就业服务进行全方位提升;嘉陵道街道积极联动天津市清洁行业协会,聚焦中、高龄求职者,滚动发布低门槛零工岗位;长虹街道联合企业、院校开设电商直播等课程,推动技能与岗位“无缝对接”;广开街道积极走访辖区7座商务楼宇企业,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多元化岗位供给;向阳路街道邀请人大代表参观就业驿站,并向企业代表现场征集岗位,推荐辖区居民成功入职。

  记者手记

  从不足30平方米的“方寸之地”到覆盖近40万人的服务网络,南开区就业驿站以“绣花功夫”织密民生保障网。其核心密码在于:用精准的求职者画像取代海投简历,用“陪伴式”帮扶替代单向信息推送,让冰冷的岗位数据转化为双向奔赴的职业伙伴。“零工信息屏”照亮中、高龄求职者的希望,技能培训课为转型者打开新赛道。这些“小驿站”正悄然重塑基层就业服务的逻辑——不是人找岗,而是岗等人;不仅是帮就业,更是助成长。

  记者 侯 蕾 通讯员 石 乔 魏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