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做饭和点外卖之间纠结的市民选择了“替炒菜”。西青区张家窝镇的菜市场——大福圆市集,推出代炒菜服务。在菜市场买好菜后,只需要附上加工费,就可以将热腾腾的饭菜拎回家。
听起来像是把“餐馆”搬进了菜市场,比下馆子便宜、比点外卖健康、比自己做方便,告别充满科技与狠活儿的预制菜,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和做法。这种“你买菜,我帮做”的服务,开业一个半月以来,日均订单超100单。数据背后,是西青区以“小切口”破题,给出“站产城”融合的“真香”模板——用好一口热锅,也能炒旺发展需要的人气。
炒菜师傅从早忙到晚
大福圆市集是张家窝镇新开的一家菜市场,中午和晚上是餐饮档口老板张献法最忙碌的时候,档口外用餐区已经坐满了顾客,还有一些老街坊买好了菜直接送过来,等炒好后带回家吃。“上午9点多开始忙,一直到下午两点。休息两个小时,又到了晚上炒菜时间了。”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光顾菜市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对于老年人来说,买好菜回家再炒也是负担。于是在外卖、餐厅及商超预制菜之间,代炒菜服务悄然兴起。
代炒一个菜6到10元
相比于普通的饭店或者外卖,代炒菜意味着更新鲜、更实惠,服务更具个性化。口味是一方面,相比于普通的饭店或者外卖,代炒菜想吃什么自己在市场买好,洗、切、炒的全过程都清清楚楚。和固定找家政炒菜相比,代炒菜这种模式又更加灵活、方便。
代炒一个素菜收费6元,荤菜10元起步,菜场的价格、饭店的味道。李女士来这里让厨师代炒的菜肴是一份豆芽,“我天天来市场买菜,尝试过这个新服务,比我们自己炒得好吃”。
这家提供代炒服务的菜市场旁边是天津南站,每日承载大量跨城流动人口,周边还有十几家企业和上班族。从表面看,代炒是传统菜市场多了一项便民服务。实际上是高铁枢纽与城市生活的一次精准对接——让人们在快节奏工作后,无缝转场到舒适的慢生活。
“快”生活背后的“慢”守护
在天津南站,如果说高铁34分钟直达北京、智能网联产业吸引人才,体现的是“快”的维度,那么便民菜市场、社区医院、口袋公园构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则是对“慢”的守护。
代炒正是这种平衡的缩影——既满足人才对高效生活的需求,节省备餐时间,又通过现炒餐食提升了吃饭的品质,为人才跨区甚至跨市工作提供了可能性。相比之下,工作区与生活区分离,导致人才被迫跨区域通勤,反而会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代炒顾客因便利性选择在周边居住。除此之外,代炒为市集带来四成客流量增长,推动相关摊位收入增加25%,进一步激活了新的消费需求。代炒走红背后,离不开精准与高效的监管:一方面,简化餐饮加工许可审批,允许菜市场预留餐饮服务空间;另一方面严守安全底线,强制安装燃气报警装置,建立食材溯源系统。 记者 付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