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辰昌路与佳庆道交口处的北辰区双环邨街佳园南里社区是一个老小区,有2300余户、居民4000余名,老年人口比例较高。近年来,为了把群众大大小小事办好,社区党委持续打造“‘南’事我来办”服务品牌,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为牵引,摸需求、找问题、畅渠道,在解决民生问题、丰富文化活动、优化为民服务、建设美丽社区等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营造美好和谐家园。日前,佳园南里社区郝晋艳做客时报社区会客厅,讲述他们在搭建社区网格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的案例故事。
记者:针对群众的具体需求,社区在网格化管理上有哪些具体做法?
郝晋艳:你看这是我们社区的微信网格群里的一段对话:“鞠奶奶,最近身体状况如何,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谢谢你们的关心,最近一切都好。”这种简单的对话,每天都在社区网格员和居民之间重复着。在唠家常式的问候中,我们的网格员会及时收集掌握着每一户的情况和需求。为摸清群众“需求点”,做到精准服务,社区党委建立“三进三听”工作法,进网格、进楼门、进家门,听意见、听需求、听困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意见征求,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今年已收集各类有效需求包括为老服务、政策咨询、安全保障等30多条。在此基础上,依据群众诉求,积极链接多方资源,开展就业咨询、养老资格认证、智能手机使用、线上挂号、网络购物、心理咨询、优生优育体检等多项服务,惠及群众2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为居民解决问题和提供便利服务。另外,针对社区里出现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社区党委还专门创建了“‘南’事我来办”特色党建项目,在2024年,组织居民开展“拉家常”式座谈交流会,针对社区内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民主协商,组织召开“大党委”会议4次、物业联席会8次、议事协商会6次,全年对居民关注或提出的50余件民生问题进行商讨解决,逐渐减少社区难题,形成“党建+治理+服务”新模式。
记者:为民办实事方面,您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些具体案例。
郝晋艳:老旧小区下水道堵塞是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也是居民常遇到的烦心事。今年4月份,社区接到了佳庆里小区居民反映,家中下水管堵了,在疏通过程中又发现楼外的污水井“不翼而飞”。经过社区网格员现场勘察,发现原来是小区外侧临近佳庆道的违章拆除后,地面未及时恢复导致杂物覆盖了原有污水井。为此,社区及时将情况反馈给街道及相关部门,联合职能科室、执法队、派出所、排水部门以及辖区物业、楼门居民代表现场协调,最终推动污水井恢复正常使用。类似这样的琐事,是社区的日常,也是我们工作关注的重点。为此,社区持续精细网格化管理事务,紧盯群众身边小事,加强监督,今年以来已开展集中环境清整8次,清理300余处乱堆乱放,清理社区楼道内小广告6次,新增安装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5处、充电口86个,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00余处。另外,还通过开展集中安全巡查宣传整治、消防安全教育、防电信诈骗宣传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记者:如今在社区治理中,共建单位发挥的助力作用越发明显,佳园南里社区在挖掘共建资源方面有哪些亮点?
郝晋艳:前不久,我们就举行了一场围绕深化社区为民服务、畅通合作机制的“合伙人”签约仪式。共建单位的“合伙人”们根据各自职能和实际情况,对社区“五色”共建项目清单事项进行逐项认领。比如在健康义诊项目中,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长庚耳鼻喉医院、双环邨街卫生服务中心、中牙口腔医院、好榜样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认领了多个“家门口”健康问诊的志愿服务。类似这种共建合作还有很多,在近一年时间里,社区已累计签约15家共建“合伙人”单位,“合伙人”发挥各自优势认领五大类15项服务项目,累计开展共建共享活动41场,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去年年底表彰表现卓越、贡献突出的优秀共建“合伙人”单位6家、优秀志愿者团队1个和优秀志愿者9人,不断激发社区共建“合伙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托共建优势,为广大居民带来更多实惠。 记者 许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