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让小站稻成为天津“金名片”

日期:05-14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去年,由《中老年时报》与天津市食品安全协会联合推荐、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日思小站稻”深受市民与读者喜爱,销量突破10万斤。如何重现津门百姓记忆中的稻香?如何将小站稻打造成天津农业的“金名片”?本报记者专访天津市食品安全协会会长李志勇、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飞,探寻小站稻的品牌振兴路径。

  千年稻香溯源:

  从宫廷贡米到津门名片

  据李志勇介绍,小站稻原产于天津市津南区,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宋辽时期,明代渐成规模,清末因小站练兵而闻名。作为北方稻作文化的典型代表,小站稻以“米粒白里透青、油光发亮,入口粘香回甘”著称,曾为清代宫廷御膳专用米。

  李志勇表示,小站稻的美味,源于“水肥土厚”,海河冲击平原加之渤海退海地提供独特环境,镁离子促水稻生长。天津气候暖湿,日照长,利于种植水稻。津南水稻生长期长,秋季条件优越,利于养分积累。小站稻用水来自南运河“御河水”,富含有机肥料,土壤肥沃,孕育出“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的小站稻。

  “在水稻种植方面也颇有学问,首先在秧苗选择方面,要选择壮苗,根系呈雪白色,植株健壮,高度一般在8-10公分;第二,插秧时间也非常关键,即结合水质、天气和苗情情况,一般每年5月10日-25日为插秧期,插秧时主要注意水质和天气情况,水质含盐量一般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第三,育秧前水稻种子采用药物浸种进行病虫害防治,种植过程中则统一进行统防统治或结合夜光灯诱虫灯防治,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防治了病虫害,还保障了小站稻的品质和产量。”李志勇说。

  品牌创新升级:

  从传统稻作到健康经济

  作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以“小站稻”地理标识商标为依托,推动津南区及周边水稻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董事长聂飞介绍,公司在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开展小站稻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方式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完善和提高小站稻的生产标准,并搭建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监测,提升了小站稻的品牌形象及附加值。在产品创新方面,新推出的“日思”晚安稻米富含γ-氨基丁酸,比普通稻谷中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10倍以上,“日思”晚安稻米生产全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属纯天然产品,是一种兼顾营养、美味、健康的高端大米。

  聂飞表示,未来公司将深化与《中老年时报》、天津市食品安全协会合作,持续研发优质产品,让小站稻成为天津农业的文化符号与经济引擎。  记者 姚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