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暖阳融融,正是插秧好时节。5月12日,由海河传媒中心《中老年时报》、天津市食品安全协会、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老年时报读者服务中心承办的“重拾稻香 共插希望”小站稻插秧节主题活动正式启幕。来自河东区春华街道新博园社区的近50名居民及读者代表走进稻香源小站稻种植基地、小站稻作展览馆及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参观走访与下田插秧体验,从种植、加工到品质口感,全方位感受百年小站稻的独特魅力。
田间耕作新体验
感受科技与传统的交融
作为小站稻的原产地,稻香源小站稻种植基地坐落于津南区小站镇。活动现场,社区居民及读者代表们目睹了现代化机械与传统农耕的和谐共生:一台台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作业,一株株秧苗从苗盘有序滑落,水田中随即排列出整齐划一、深浅均匀的翠绿秧苗,宛如为大地披上“绿装”,田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活动伊始,中老年时报总编辑赵兵、天津市食品安全协会会长李志勇、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飞等领导对社区居民和读者代表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赵兵表示,《中老年时报》始终秉持“以儿女情怀办精品报纸,以惠民初衷做贴心服务”的理念。近年来,时报与天津市食品安全协会及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深度体验活动,让众多市民读者感受到了小站稻这一天津优质农产品品牌的魅力。未来,时报将继续整合多方资源,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为助力社区基层治理、丰富中老年人文化生活贡献媒体力量。
体验插秧前,工作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水稻种植的步骤、方法与关键要点,并现场示范插秧技巧:“分秧需均匀,插秧时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夹住秧苗根部,掌心朝向秧苗,垂直插入泥土,保持株距一致……”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居民及读者代表们纷纷卷起裤腿下田体验。看着绿油油的秧苗稳稳扎根水田,大家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喜悦。71岁的新博园社区居民曹恒祥感慨道:“亲临原产地插秧,让我对小站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活动意义非凡,待到秋收时节,我定要再来感受丰收的喜悦!”
文化溯源与科技探秘
品味津门稻香底蕴
活动的第二站,居民及读者代表们走进小站稻作展览馆,通过图文、实物及多媒体展示,全面了解小站稻的百年历史与津南区小站镇的稻耕文化。随后,一行人来到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车间内生产线基本实现全自动化,全程电脑控制,有效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结构破坏与营养流失,最大限度保留大米的新鲜度与口感。
活动尾声,大家在公司食堂品尝了香气扑鼻的小站稻米饭,纷纷赞不绝口。河东区春华街道新博园社区居委会书记王丽表示:“‘一家煮饭,四邻飘香’的小站稻果然名不虚传!此次活动信息发布后,社区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但因名额有限,许多居民未能到场。期待《中老年时报》未来继续举办小站稻系列体验活动,让更多人感受这一天津卫独有的稻香文化。” 记者 姚 华
本组图片 居民与读者代表下田插秧并参观小站稻作展览馆等 记者 史 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