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我这一辈子,确实值得回味

日期:05-13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5月11日是母亲节,记者相约与时报读者卢岚、骈江芳、靳秀珍、高林有、李琦、胡光见面,就本报读者文库《流金岁月·我这一辈子》面向社会征集线索活动,向读者征求意见并展开研讨。记者提前一天专门在鲜花店预订了康乃馨带到了研讨会现场,送给女性读者朋友,并请在座的男读者带回《中老年时报》对家属们的问候。“今天天时地利人和,天赐良机迎来了《中老年时报》付记者,母亲节别开生面!”天津大学经管学部退休教师卢岚说。

  高林有、胡光分别带来了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著《常常想起的那个地方》《白楼梦》,畅谈了自己的创作感受。“我们支持《中老年时报》读者文库《流金岁月·我这一辈子》为读者出书活动,也会推荐优秀的文友加入进来,这项活动圆了文友们期待已久的出书梦想。”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畅通读者朋友和《中老年时报》编辑部的交流,本报应读者之约建立了“中老年时报读者文库作者群”。群内将不定期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并开展编读互动等。

  父女两代人传承教育事业

  平凡亦伟大,芳华亦精彩,参加此次活动的几位女读者更是人生经历丰富、有故事的伟大母亲。“我们虽然是‘50’后,但我们也有一颗年轻的心,我们也有流金岁月的一辈子。”

  卢岚父女两代人在教育事业上的传承令人肃然起敬。卢岚的父亲卢绳1942年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之时,不畏艰辛前往因战乱而迁至四川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追随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诸位先生学习和研究中国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卢绳应邀到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任教。1952年新中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所在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合并到清华大学,而他却毅然决然应徐中先生的邀请举家来到天津市创建天津大学土建系。作为建筑教育家,卢绳先后在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交通大学等院校为新中国建筑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诞生和学科建设更是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父亲的影响下,1977年,卢岚幸运地参加了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凭借自学成才的爆发力冲进了高等学府殿堂,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留校任教,跻身于高校教师的行列。

  1986年夏,卢岚通过考研重返故里,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光学工程研究生。硕士顺利毕业,她留在精仪系任教。1995年,她参与了新专业建设工作,1996年进入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荣获顶新集团奖教金。

  几十年来,卢岚在教育事业上深耕细作,教书育人,培养出数十名优秀的研究生。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释放了她内心的激情和创造力?。

  主编知青报纸30年

  “今天是我最有意义的一个母亲节,能收到记者的礼物,心里特别高兴。”骈江芳说。

  1969年4月,天津姑娘骈江芳下乡到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牧场,1972年5月转插河北省清苑县,1973年选调到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清苑县农业局工作。1980年10月,骈江芳调回天津,在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做管理工作直至退休。

  骈江芳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克尔伦知青联谊会会刊《克尔伦通讯》主编。这份创刊于1995年的知青报纸,文章的作者基本都是到新右旗下乡的天津草原知青,所写内容也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回忆和再现,起初为人工手刻油印,通过知青内部传阅、散发和邮寄。为了《克尔伦通讯》的发展,骈江芳召集老知青在自己家里成立了编辑部,并在2015年全国知青报刊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在众多知青刊物中被评选为第一名。评选词是:“草原知青文化,质朴的装束,草原的情怀,老知青的底色,始终如一的坚守。”受到各地知青的喜爱。

  30年来,《克尔伦通讯》编辑出版了716期,编发各类文稿2270余篇、337万字。30年来,天津知青对呼伦贝尔大草原念念不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们自发或有组织地为新巴尔虎右旗希望工程、思歌腾广场等捐款,倡导组成医疗队回草原巡诊,组织天津知青艺术团赴草原演出,参加宣传新巴尔虎右旗各种活动,尽他们能力所及回馈大草原。

  记者 付殿贵